中国绘画
   
 
下一篇: 中国岩画

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以汉族为主包
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
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
绘画(即中国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
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
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
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历史发展 中国绘画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
和发展,风格鲜明,形式独特,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
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早期绘画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
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非常丰富的装饰纹样,
近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房屋的地面上发现有人物和
动物的绘画残迹;辽宁西部凌源、建平交界之牛河梁发
现属于红山文化的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中有彩
绘墙壁残块,为最早的壁画。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
上虽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
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
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
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有了相当
的进步。古籍中已出现有关绘画活动的记载,如周代宫
廷及明堂中已有历史人物的画像,春秋时楚先王庙及卿
祠堂中也绘有历史、神话等内容的大型壁画。近年在河
南安阳商代殷墟遗址及陕西扶风西周墓葬的发掘中都曾
发现壁画残迹,两相印证,可知壁画已流行于当时上层
社会。这时的绘画形象,可从青铜器及玉器上的装饰纹
样,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彩画,特别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
中出土的帛画和缯书图像中看出中国绘画在当时已达到
较高水平,为秦汉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
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
以后社会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绘画内容逐渐更多
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
跃。
  历时400余年的秦汉王朝, 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
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秦汉王朝与相邻各族也有密
切的接触,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汉代宫廷官署及政治性建筑物上多有壁画,用以宣扬礼
教,褒扬功臣,如西汉麒麟阁,东汉云台画功臣像、鲁
灵光殿壁画包括天地神灵历史人物等。汉代墓室壁画及
画像石、画像砖,特别是陆续出土的帛画,对了解此一
时期的绘画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汉代绘画气魄
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的风格,又有趋于细密
臻丽的帛画,生动地塑造了现实、历史及神话人物形象。
在表现人物、动物动态,揭示情节高潮,反映现实生活
等方面,有着重要成就。汉代绘画作者绝大多数是工匠,
他们在作品中不仅显示出卓越的艺术才能,而且也融入
了劳动者的感情。
       东汉:牛耕画像石
  三国两晋南北朝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
民生疾苦,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要阶段,绘画艺术仍在
曲折中得到发展。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
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中原地区寺
庙壁画现虽已荡然无存,但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
吐峪沟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特别是敦
煌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此一时期壁画,展示出高度的
艺术造诣。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南方经济的开发也刺激
和推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上层社会对绘画的爱好和重
视,并直接参加绘画创作,使绘画不仅是“百工”之事,
而且涌现出一批有文化修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
恺之等,与广大工匠一起为绘画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在
汉代绘画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人们对绘画特点和功
能有了进一步认识,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玄
学的流行,文人崇尚通脱,从而使文学创作得到解放和
繁荣,以及域外美术样式的输入也使绘画题材内容及表
现方法均有所发展。汉代流行的经史故事等题材的绘画
虽仍占一定比重,但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
作品却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
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此期绘画在塑造人物形象上
追求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体现了这一时期绘
画的水平。
  绘画的全面繁荣 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
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的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
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
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
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
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
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
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变题材,如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美好图
景的《西方净土变相》,其中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
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
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
的供养人占了更大的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
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在佛教壁画中西域画
风仍有流行,如长安佛寺中于阗画家尉迟乙僧的作品。
但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的优势,对后世影
响更为深远,如吴道子的壁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
妙理于豪放之外”,创造了莼菜条的线描和淡设色的吴
装样式。周□创造了水月观音的崭新形象,都为后代所
遵依,又显示出外来佛教绘画样式形象走向民族化的成
熟。唐代人物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步辇
图》;也描绘了功臣勋将,如《凌烟阁功臣图》;相邻
民族,如《西域图》、《职贡图》;皇室贵族,如《玄
宗试马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文人雅士,如《醉
学士图》;也有少数画家表现田家生活题材的绘画创作。
萌芽于东晋南北朝的山水画至此时有了明显的进步,富
丽精工而富于装饰性的青绿山水得到社会的欣赏,水墨
山水也相继开始抬头。隋代展子虔所画山水具有咫尺千
里之妙,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技巧上更有
提高,对青绿山水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而吴道子于佛
寺壁上画怪石崩滩,达到“若可扪酌”的真实效果,又因
一日之内能在大同殿壁上画出嘉陵江三百里的山水,而
与李思训之作“皆尽其妙”。王维、张□也以水墨山水
著名,可见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金碧青绿与水墨
挥洒并行,专门山水画家日益增多,山水画即将进入成
熟阶段。随着社会的需求,花鸟画也开始兴起,唐代花
鸟画侧重描绘鹰鹘、仙鹤、孔雀、雉鸡、蜂蝶及花木竹
石,大都工整富丽。由于武功隆盛和贵族游猎的风气,使
鞍马等题材也成为绘画专科并取得相当高的成就。由于
印刷术的发明,版画也随之得到发展,唐代版画多用于
佛像印刷,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扉页画,四川成都
唐墓中出土的陀罗尼经咒都显示了较为成熟的雕印技艺。
唐代绘画不仅大胆汲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
且还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当时大
食都城中有中国画工献艺,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曾在中国
以高价收购名画家作品,中国绘画通过中日两国的使者、
商人、留学生、僧侣等传入日本,对日本古代绘画的发
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绘画灿烂而恢宏,具有昂扬磅
礴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唐舞乐屏风
  五代两宋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绘画
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成为中古绘画的鼎盛时期。由
于唐末以来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绘画
艺术服务范围有所扩展,一些画家进入手工业行列,其
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增强了艺术与社会的联系。
皇室贵族为政治需求及从装饰环境出发,创建了宫廷画
院,集纳优秀画家,对绘画创作提出更多的要求,继西
蜀、南唐之后,宋朝统治者也设置画院,扩充机构,招
揽人才,给画家授以职衔,从而使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
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
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
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社会、宫廷、文人
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
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都出现群彩纷呈、多方
发展的局面。宋代绘画题材较唐代有很大扩展,人物画
中宗教寺观壁画虽仍具一定规模,特别是道教绘画由于
宋王朝对道教的提倡而有所发展,但石窟艺术已呈明显
衰退之势,寺观壁画中为适应市民趣味,描绘生活形象及
热闹场面的内容占了重要位置。经史题材的人物画,如
《孝经图》、《诗经图》等也流行于时。但最有建树的
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
郎图》、《盘车图》、《耕织图》等;与节日民俗活动
相结合的节令画,如《大傩图》、《冬至婴戏图》、《观
灯图》等;借描绘历史传说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态度的
历史故事画,如《文姬归汉图》、《采薇图》等;描绘
文人韵事,如《西园雅集图》等,也占一定比重。肖像
画已普及于社会上。版画除佛教经卷图像外,还用于经
史著作,如《列女传》等,科技书籍如《营造法式》等
及图谱、画谱如《梅花喜神谱》的插图,并已有独幅版
画出现。尤其是以雕版印刷年节需要的年画,更使版画
普及深入民间。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最为显著,五
代时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江南地区的董源、巨然分
别以不同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山水画,风格各
异,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宋代山水画家辈
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
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
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
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
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田园花果
和西蜀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
格。北宋赵昌的设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
败荷凫雁,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都具有高度水平;
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开水墨写意之先导。文人学
士中流行的墨竹、墨梅、墨花、墨禽更着重表现主观情
趣,与民间画工及宫廷花鸟画的高度写实、刻画入微的
画风迥然不同。五代两宋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
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
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但在创作中又注重提炼取
舍,要求形神兼备,把工笔重彩技巧推向高峰。北宋李
公麟又在纯用墨线勾染的白描手法上作出贡献,一些画
家在写意人物花鸟上也进行了可喜的尝试,丰富了绘画
的形式和表现技巧。与宋王朝先后并立的辽、西夏、金
等王朝统治下的多民族聚居的中国北部地区,汉族文化
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涌现出胡□、胡虔、耶律倍
等少数民族画家。宫廷及陵墓也绘有壁画,创作了富有
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表现该民族风习的绘画作品。
辽金地区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北宋文人画传统基础上加
以发展,对元代文人画有着直接的影响。
     宋佚名:《秋山红树图》
  文人画和民间绘画的发展 绘画发展至元、明、清
时期有了巨大变化。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对职业
画家及民间画工的绘画(即行家画)则带有严重偏见,认
为只有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即利家画)最高雅、最超逸。
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绝大比重,而表现社会生活的人
物画除个别画家擅长外,则日益呈衰微之势,只有肖像画
尚保持相当水平。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趣,提出“不
求形似”、“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不趋附社会
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涌
现出难以数计的文人画家和作品,其中有相当数量带有
因袭模仿、内容空泛的弊病,但其中也不乏卓有成就的
文人画家,他们借绘画抒写高尚情操,发泄对黑暗腐败
势力的不满,艺术上敢于突破陈旧成法的藩篱,注意师法
自然,勇于创造革新。文人画注意笔墨情趣及诗文书法
相结合的题跋。此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中,既有为
正统文人画奉为典范的赵孟□、元四家(黄公望、吴镇、
倪瓒、王蒙)、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及“四王、
吴、恽”,又有带有鲜明个性的徐渭、陈洪绶、朱耷、
石涛及扬州八怪中的郑燮、李□、金农等人,分别在不
同方面作出贡献。明清绘画中另一值得瞩目的发展是民
间绘画的书籍版画插图和年画的繁荣兴盛。由于小说戏
曲创作和演出的活跃,及手工的突飞发展,推动刻书行
业勃兴,书籍刻印精益求精,借插图以吸引读者,举凡
经史文集、科技著作、地理方志,特别是小说戏曲大多
附有插图,绘形写景,备极生动,运刀雕版,明快刚健,
或细如擘发,或拙如画沙,由于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艺
术成就颇高。年画则由于雕版套色技术的成熟得以进一
步推广普及。明清年画继承了宋代绘画的传统,以人们
喜闻乐见的形式、手法,描绘社会生活,表现神话传奇
及英雄人物,反映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手法活泼自由,
色彩红火热烈,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明唐寅《湖山一览图》
     明《盛明杂剧》二集版画插图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封建社会
发展成熟的绘画又随着时代的骤变而有所变革。
  风格与特征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根
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形
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民族特征,并被历代艺术
家发扬光大。
  民族感情、人品和画品 中国绘画的强大生命力,
首先在于历史上优秀的画家(包括民间劳动者出身的工
匠)适应本民族的审美要求,不断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
风貌的作品。从反映远古时期信仰和情感愿望的岩画和
彩陶花纹,到现代绘画中的优秀作品,大都浸润着炽热的
民族情感。汉代以前的作者多数是地位卑下的工匠,但
其作品(如画像石、画像砖)手法之活泼纯朴、生活场
景之巧妙生动,至今仍散发出强烈的艺术魅力。魏晋隋
唐石窟壁画(如敦煌莫高窟壁画)也是工匠的创作,他
们不仅以高超的技艺,凭借对生活的观察、概括及丰富
的想象,塑造了无数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广阔的社会生活
场面。魏晋以后,出现了有文化素养和优越条件的专业
画家,但多数作者仍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联
系,唐代周□画章明寺壁画,起稿时都人士庶观者以万
数,他倾听大家的意见随日改定,历经月余,最后众人
无不叹其神妙。宋代一些花鸟画家,为了创作不仅亲自
莳花养鸟和深入自然,而且向园丁请教,具有虚怀若谷
的美德。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注重画品,而且注重人品道
德,不少画家表现了高尚的情操,其画不以势利动、不
以金钱换取。明代陈洪绶尤喜为贫不得志的人作画,若
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郑燮画竹,声称
以慰天下之劳人,他又题诗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
民间疾苦声”,显示他对人民一定程度的同情。不少画
家在民族危难之际,大义凛然,宋代李公麟家小史赵广,
虽画名不显,但靖康之难,金兵迫令其画所掳妇人,赵广
宁肯被割断手指也决不胁从。他们用画笔赞颂正义、歌
颂自由,在不同程度上发泄对腐败黑暗势力的不满,歌颂
大自然的壮美或秀丽,借描绘花鸟虫鱼表达对生活的热
爱和高尚的情操。宋末龚开画宋江36人像,从忠义角度
对起义英雄赞颂;徐渭以乱头粗服的风格画荷蟹葡萄表
示对怀才不遇的不平遭遇的抗议;陈洪绶画《九歌图》、
《西厢记图》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及对自由爱情的赞
许;朱耷画怪鸟白眼看天流露对清王朝的不合作态度;罗
聘画《鬼趣图》、齐白石画《不倒翁》都在一定程度上
讽刺了旧时代政治腐败;徐悲鸿用“山河百战归民主,踏
平崎岖大道平”的骏马歌颂光明的新时代的到来。
  形神兼备与表现形式 中国绘画艺术从一开始就不
单纯拘泥外表形似,而更强调神似。形似只有外表的逼
真,神似才能表现内在的本质精神。汉魏绘画擅长表现
动态气势,已神气迥出。西晋卫协的画,“虽不该备形
妙,颇得壮气”。谢赫“六法”以气韵生动置于首位,五
代山水画家荆浩谓绘画应力求气质俱盛的“真”,而别
于“得其形遗其气”的“似”。宋代绘画极重写实,但
决不是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更重视提炼概括,形神兼
备。一些文人画家侧重于神似而不拘泥于细致刻画,苏
轼甚至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见解。元明
以后写意画勃兴,实践上有了更多的创造探索,陈洪绶
人物画的大胆夸张,朱耷花鸟画的奇特变形,石涛等人
山水画的蓬勃生气,都达到以神造形、表现强烈鲜明的
主观感受;齐白石则坚持似与不似之间,也极为强调神
似。中国绘画鄙薄“一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画是
鸟,不知是鹰是燕,竞尚高简,变为空虚”的欺人之作。
注重神韵也为近现代其他画种所汲取,成为民族绘画的
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传统绘画重视笔墨,以线作为塑造形象的基本
手段,而不是像西洋画那样重视光线体面。传统绘画以
毛笔为工具,用笔因轻重缓急的不同,所画出的线描不
仅表现对象形体,而且具有形式美感,能体现出不同的
气质和个性,从而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南北朝
时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其所著的《画品》中,列有品评绘
画艺术水平高下的六法中,即提出“骨法用笔”的准则,
东晋顾恺之作画如春蚕吐丝,纤柔优美,紧劲联绵。吴
道子的线描豪放健美,笔不周而意周,画出天衣飞扬、满
壁风动的效果,此后不少画家着力追求用高度简练的笔
墨表现丰富的内容。南宋梁楷的减笔和以后发展的写意
画法都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由于书法与绘画工具相
同,行笔有某种共同性,因而唐代即提出书画用笔同法。
元代以后,更重视吸取书法用笔入画,丰富了绘画的表
现技巧,直至清代扬州八怪及吴昌硕所表现的金石气到
了高峰。中国古代称绘画为丹青,谢赫六法论中讲“随
类赋彩”,对色彩运用极为重视,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
色彩既不是环境色,也不完全是固有色,而是更多带有
主观创造,其中既有灿烂艳丽的青绿金碧,又有朴素淡
雅的水墨浅绛。但五彩绚丽并非自然模仿,水墨勾染也
并不单调,吴道子的淡彩吴装,李公麟的白描,米芾、米
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直到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通过墨
色浓淡干湿的微妙变化同样具有五彩绚丽的效果。用笔
和用墨巧妙结合,相互映发,使中国传统绘画达到了优
美的效果,也是中国画的基本特点之一。
   五代:观世音菩萨毗沙门天王像(局部)
  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不像传统西洋画那样采取静止
的焦点透视,而常常是大胆自由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中国画家早在公元 5世纪上半叶就已经认识到了透视法
则,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初步的基本的透视
理论,隋代展子虔画山水已达到咫尺千里之妙。与西洋
画家忠于物象的透视准则相比,中国画家更注重发挥个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处理构图时常使用类似鸟瞰式的观
察方法和左右移动视点的独特方式,以及高度提炼概括
的手法,来处理纷呈繁杂的自然物象,因而产生了描绘
城乡广阔地域风情的《清明上河图》,气势磅礴的《长
江万里图》,景色连绵的《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
图》,敦煌北朝壁画中的本生题材(如九色鹿本生)、寺
观壁画中的神佛连续故事和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以景物连缀出不同时间
的情节,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特征之一,这种出色的技
巧和手段,日益为现代艺术所借鉴。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部分)
  传统绘画称构图为经营位置或章法,即不仅是形式
变化,而是如何突出主题,表现优美动人的意境,鲜明
的表达画家的主观情趣。画面结构讲究疏可走马、密不
透风,严谨精练,艺术上注重象外之趣、画外之意,一
树一石,寥寥几笔,巧妙布置,引起无限遐想,常达到
引人入胜、玩味不尽的效果。
  诗书画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绘画既要求画家重视
修养,读万卷书;同时又要重视丰富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行万里路。要求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要有诗一般凝
练而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和意境。元代以后,更注重书
画题跋,以诗文抒发情感,唤起观者的联想和共鸣,使
画面境界因诗而丰富提高。如王冕题画:“吾家洗砚池
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
乾坤”。徐渭题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
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齐白石
题不倒翁:“白面乌纱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倏忽
将尔来打破,混身何尝有心肝”,都达到借物抒情言志、
诗画珠联璧合的境地。诗、书、画多种艺术形式的聚合,
是中国传统绘画独具的特色。
  近现代绘画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在急速的
发展和变化,中国绘画也随之发展和变革。中国传统绘
画有着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它生长、成熟于封建社会之
中,一时难以适应表现现代生活和情感,由欧洲、日本传
入的西洋绘画,又存在着如何适应中国人民的欣赏要求
的问题。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需要绘画投入战斗。不
少有作为的画家为发展中国画和西洋画,和以绘画为武
器投入革命斗争,写出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晚清的中国传统绘画由于存在因袭模仿、脱离群众
的弱点,已处于衰势。但一些画家适应新兴工商业城市
的要求,发扬传统技巧中的精华,汲取民间和外来画种
的营养而有所突破,出现了任颐、虚谷、吴昌硕等代表
性画家。有的画家在传统基础上恢复师造化的优良传统,
吸收外国绘画的某些技法表现新内容,大胆探索,作出
可喜的成就,如岭南画派及徐悲鸿、刘海粟、蒋兆和等。
齐白石则在“删去临摹手一双”,直至衰年变法,使中
国画某些领域得到发展。欧洲绘画通过留学国外归来的
画家们的实践和学校培养,涌现了一批早期油画家,从
古典写实到近代诸流派都有所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在抗
日战争及三年解放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富有战斗传统的版
画、漫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等,创造了人民大众
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发动群众革命斗争,丰富人民文化
生活方面呈现出无比的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
针指引下,中国绘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画为摆
脱陈旧的模式,在题材内容上表现新思想新事物,在艺
术形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多方面探索。明清以来,一直处
于衰势的人物画在这时则着力塑造新的人物形象。山水
画家通过旅行写生,面向生活,描绘锦绣河山。花鸟画
家力图在传统基础上运用新技巧,创造崭新的意境。中
国画家还参加了年画、连环画的创作,工笔画和写意画
的技巧也都有了新的突破。
     现代萧肃:《向人民政府建议》
  油画等外来艺术形式经过几代画家的努力,已成为
反映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的主要画种之一。油
画家们进一步学习外国油画艺术的优秀技巧,同时也进
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在历史
画、肖像画的创作方面成就尤为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对年画和连环画低级庸
俗内容的改造,使其成为最普及的两大画种,由于现代
印刷技术的提高,使它们得以深入千家万户,在表现新
生活、宣传新思想上出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对于丰富人
民生活、培养审美情趣,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漫画继
续发扬其独特的作用,无论是国际性、政治性、小品幽
默,歌颂的、讽刺的题材都有不少佳作。群众绘画创作
的活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美术领域中的一大成就,
工厂、农村及城市文化馆,成为组织培养群众业余绘画
创作的重要机构,并且从中涌现出不少艺术人才。
  绘画史和绘画理论随着绘画创作的活跃也取得了很
大的成就,随着传世作品的整理和考古发掘的发现,大
大丰富了绘画史资料,用科学观点和方法进行著述,阐
扬绘画优秀传统,改变了原来绘画史的薄弱状态,一支
绘画评论队伍已经形成。
  1976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绘画领域
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老画家恢复了艺术的青春,传统
绘画艺术在革新中又焕发出耀眼的光彩,绘画创作中僵
化的模式逐渐突破,不只表现新生活、新意识、新理想,
从传统的、民间的、外来的艺术中寻求借鉴,对形式美、
技术美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艺术语言日益丰富,风格
题材也日趋多样,在各种绘画形式中都出现了极为活跃
的局面。虽然不少艺术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在
不断实践中检验,但绘画园地的春天已经到来,在今后
发展中必将取得更光辉的成就。
                  (薄松年)



 
鲁之虺扫描,黄冠富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