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工艺美术
|
|
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
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
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
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
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
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
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
之光的一章。
发展概况 中国工艺美术的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
先民的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实
用内涵和精神内涵既确立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初始形态,
亦确立了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造型艺术先导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的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是制陶工
艺,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
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亦鲜明地显示了工匠把握材
料性能和制作工艺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
用。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工
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精神
内涵中大量渗入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使这一时期的
工艺美术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魅力。原始青瓷和漆器获
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春
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
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理性主义精神的崛起和高
扬,使指向实用功利和现实人生的价值追求,与承继原
始文化传统的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机统一,由
此而产生的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
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现。三国两晋南
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上的转
折,造成工艺美术生产格局和价值追求的变化。生产中
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艺造物趋向内在人格和心性
的显示。这一时期崇尚主体人格精神的造物倾向和空疏、
清静、平淡的审美风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
整体发展。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国工艺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
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织锦、印染、陶瓷、
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
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
的解放,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
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中国古代工艺
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
在陶瓷上。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
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
范。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
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
现实指导意义。蒙古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统一中国后,
工艺美术有着一定的发展。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
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来自尚武的
游牧文化的影响,元代工艺美术风格趋向粗犷、豪放和
刚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资本主义
因素的萌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和科学的产生,
促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织锦、棉纺、陶瓷、
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筑装饰等门类都得到较全面的发
展。明代工艺美术承继了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并向程式
化和完善化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
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丰富都远远超过前代,
呈现出集各历史时期之大成的局面。导源于上层贵族审
美趣味的以技艺取胜的造物观念,在清代工艺美术生产
中进一步强化,以致一代艺术风格日趋矫饰雕琢、精致
繁缛。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艺美术的生产格局、
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着新的面貌。衰
败和新生、模仿与创造、恪守与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
艺美术的基本景观。承袭清代形制的传统工艺在现代工
业文明的冲击之下迅速衰落,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
工艺美术则迅速崛起,蓬勃发展,清新、简洁、明快的
现代工艺美术标示着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因此
它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差异是极为明显的。现代工艺美术
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艺造物活动开辟了新的领域,并
树立起新的审美风范和价值标准。
商代□觥(山西石楼出土)
元代花卉纹剔红漆渣斗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
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
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
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
美学特征。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着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
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
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
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
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
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
奇巧。
生产的官营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现象。早
在西周就出现了隶属于王家官府的“百工”,汉王朝则
在周秦官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属于少将府的各种工艺美术
作坊和工厂,唐宋时期的少府监显示了官营手工业制度
的完备和周详,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和织造局
使官营手工业制度更为系统和严格。官营手工业机构大
都设在中心城市或皇宫,材料无偿占有,工匠无偿劳役,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参加商品流通。在这种封闭的经
济结构中产生了追巧夺末、争奇斗艳的宫廷工艺美术,
它作为反映统治阶级精神需要的理想样式,影响和规范
着封建时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贬
抑“形而下”之“器”。因此,以功用为目的的工艺美
术一直被视为“雕虫小技”而属“抑末”之列。这种偏
见显然抑制了理论方面的建设,致使中国工艺美术缺乏
完备系统的理论著述。但是,中国工艺美术一直是按照
自身的思想和原则发展的。其个性化的面貌无疑取决于
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的倾向性和独创性。很少见诸
文字的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强调工艺造物的社会价
值和社会功用,追求心灵与物质的交融统一,主张自然
性与人工性的中庸和谐,注重工艺造物活动的整体有机
性,力求协调天时、地理、材质、技术诸因素间的关系。
凝聚着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工艺美
术,在国际性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西传了精美
的丝织品,也西传了东方的蚕种和织造技术。陶瓷之路
更是跨越中世纪东西世界的一条纽带。瓷器的外销不仅
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转化为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和世界
性生产产业,而且也影响了所到之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观念。20世纪中叶后,中国工艺美术更是全面地走
向世界,进一步促进了国际文化经济的交流。
明代青花压手杯
分类 中国工艺美术有着广阔的领域,门类纷繁,样
式众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按工艺美术的功能价值
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即
含有审美意匠的生产、生活用品,如服装、器用和工具
等;陈设工艺美术即集中展示材美工巧或造型装饰之审
美意匠而专供观赏的工艺品,如牙雕、玉雕、景泰蓝等。
②按工艺美术的历史形态可分为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
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即具有悠久历史、浓郁地方特色
和民族风格,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工艺造物。如四
大名绣、北京雕漆、宜兴紫砂陶、广东象牙球、扬州玉
器等;现代工艺美术即在现代工业文明基础上新兴并反
映现代文化精神和生产需要的工艺造物,如现代陶艺、
广告设计、书籍装饰、包装装潢等。③按工艺美术的生
产方式可分为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手工艺美术,即
采用手工制作的工艺造物;工业设计,即运用现代材料
和工业技术制造的工艺造物。④按工艺美术的生产者和
消费者的社会层次可分为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
和文人工艺美术三类。民间工艺美术是作为生产者的劳
动大众为自身需要制作的工艺造物,宫廷工艺美术是按
封建贵族统治者的需要制作的工艺造物,文人工艺美术
则是为封建文人阶层的需要制作的工艺造物。以陈设品
为主的宫廷和文人工艺美术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在进入
社会主义时代以后,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即特种工艺被加
以保护和继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职业设计家和艺
匠制作的工艺美术品,成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的商品。⑤按工艺美术材料和制作工艺一般可分为雕塑
工艺(牙骨、木竹、玉石、泥、面等材料的雕、刻或塑)、
锻冶工艺(铜器、金银器、景泰蓝等)、烧造工艺(陶
瓷、玻璃料器等)、木作工艺(家具等)、髹饰工艺(漆
器等)、织染工艺(丝织、刺绣、印染等)、编扎工艺
(竹、藤、棕、草等材料的编织扎制)、画绘工艺(年
画、烫画、铁画、内画壶等)、剪刻工艺(剪纸、皮影
等)种类。现在习惯上通常将传统工艺美术分为雕塑工
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
工艺6类;随现代工业生产发展起来的现代工艺美术则一
般按产品对象分为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
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
书籍装饰设计等。
汉代印花敷彩纱绵袍(长沙)
美学特征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
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
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
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
要体现出:
①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
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
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
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
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
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
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②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
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
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
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
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
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
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
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
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③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
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
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
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 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
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
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④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
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
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
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
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
的趣味和情致。
⑤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
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
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
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迹的浑然天
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缋的工巧性。
现代双筒电话机造型设计
现代的中国工艺美术随历史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
阶段。传统工艺虽然失去了原来的主流地位,但它仍然
继承了以往的优秀传统,保持着中国工艺造物的一贯美
学特征。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生长发展起来的现代工艺美
术,不断在内涵与形式上反映新时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
需要,建立起一种崭新的审美样式和审美风范。单纯、
简洁、明快、便利的现代工艺美术不仅现实地构成人们
身边那些富有现代气息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不断地影响
和改变着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
(吕品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