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K
 


K

KalakunlunShanmai

喀喇昆仑山脉KarakorumShanmai)  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中亚著名山脉之一。突厥语为“黑色岩山”之意。位于中国、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的边境上。海拔5570米的喀喇昆仑山口为印度与中国新疆之间的传统商道;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之间的边界线上的明铁盖山口也是著名岭道之一,为古丝绸之路所经。

地质  喀喇昆仑山属燕山褶皱系。大地构造的发育主要与印度次大陆向北位移并与欧亚大陆碰撞有关。主要大地构造期开始于白垩纪,并继续到第三纪;山地抬升开始于晚第三纪,目前仍在进行。岩性以花岗岩、片麻岩、结晶板岩及千枚岩为主,南北两侧主要为石灰岩和云母板岩。南侧沉积岩常为花岗岩侵入体所切割,若干地区有板岩出露。喀喇昆仑山地震活动频繁,震级甚有达9级以上者。有温泉分布。

自然特征  包括它的东延部分(西藏高原的羌臣摩山和潘顿山)在内的喀喇昆仑山,宽度约为240公里,长度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拥有8000米以上高峰4座,如世界第2高峰乔戈里峰(又称K2或戈德温·奥斯汀峰或达普桑峰,8611米)、加舒尔布鲁木第一峰(8068米)、布洛阿特峰(8047米)和加舒尔布鲁木第二峰(8034米);7500米以上高峰15座。喀喇昆仑山脉主山脊称“大喀喇昆仑山”,各段分别以大冰川命名,分为7个“慕士塔格山”(冰山之意),自西向东分别为:巴托拉慕士塔格山、喜斯帕尔慕士塔格山、帕马赫慕士塔格山、巴尔托洛慕士塔格山、厦呈慕士塔格山、吕莫慕士塔格山和萨色慕士塔格山。主山脊两侧的山地称“小喀喇昆仑山”。北侧为卢普卡尔山和盖杰拉甫山;南侧为拉卡波希山、哈拉莫什山、马雪布鲁姆山和萨尔托罗山。山峰崎岖、山坡陡峻,悬崖和岩屑锥广泛发育。山岳冰川发达,世界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长度超过50公里的共有8条,其中喀喇昆仑山占6条。它们是:厦呈冰川、巴尔托洛冰川、彼亚福冰川、巴托拉冰川、喜士帕尔冰川和却哥隆玛冰川。山脉的冰川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长度超过10公里的冰川约为102条。中国境内的音苏盖提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主山脊北侧,长41.5公里,面积330平方公里,为中国已知最长的冰川。雪线分布西低东高,南低北高。最高雪线位于山脉东北部(5600~5700米),最低雪线出现于西南部(4600~4700米)。东、西段间主山脊两侧的雪线高度自西向东有逐渐增大趋势。冰舌末端高度亦呈自西向东增大的特点:北坡自海拔2500米上升到4800米,南坡则从2400米升高到4400米。喀喇昆仑山冰川的大部分融水流入印度河的支流,自东至西为:努布拉河、协约克河、希加尔河、洪扎河和吉尔吉特河;东北部冰雪融水则补给叶尔羌河,向北流入中国,消失在新疆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喀喇昆仑山主山脊的东、西段已为后期冰雪融水道所切穿,主分水岭北移:东段已移至主山脊以北40多公里处,西段移至主山脊以北100多公里处。

气候  喀喇昆仑山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如印度河上游一些海拔3000米以下的谷地,年降水量均不足100毫米,属干旱荒漠。大冰积累区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冬春受西风环流影响降水丰富,夏季亦有一定数量的降水,形成降水的两个明显峰值,以冬春为主。在正常年份,喀喇昆仑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范围较小,但西南季风强大年份常带来暴雨性降水,造成洪水与泥石流灾害。年最热月0℃等温线约在海拔5600米处。年0℃等温线约与4200米等高线相一致,广大山区终年低温。喀喇昆仑山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温度变化巨大,并常有强风。

动植物  谷地中以中亚植物区系占优势,而较多的欧洲植被类型则见于海拔较高处。大多数种、属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的温带。植物的垂直分带仅限于北坡和西坡,由谷底向上依次为干旱半干旱草原、阿蒂米西亚森林草原、湿润温带针叶林、亚高山桦属和梣属灌丛及高山植被。植被带的界限,向北随干燥度的不断增加而升高,致使中间森林带范围渐小而终于消失。在较温湿的南坡,从谷地到海拔约3000米处,有松林、喜马拉雅山杉生长,邻近河流处可见柳和白杨。由此往上,为高山草原。喀喇昆仑山的动物包括雪豹、野生的牦牛和西藏羚羊。在南坡山麓地带有野驴、短耳兔和土拨鼠。鸟类有砂松鸡、西藏雷鸟、鹧鸪、朱鹭、白鸽及红花鸡等。

人文概况  喀喇昆仑山的冰川,与当地人民的经济活动关系至为密切。跃动冰川的快速前进,冰融水道的变迁,冰川阻塞湖的溃决及冰川泥石流暴发,都对山区农业、牧业、交通运输产生巨大影响。如乔戈里峰东北,叶尔羌河曾于1961、1971与1978年分别发生过6270立方米/秒,4570立方米/秒和4700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危害下游道路、农田与水库。村落分布亦受制于冰川。谷地为旱涝保收的中亚灌溉区之一。喀喇昆仑山区自然条275件严酷,交通闭塞,人口稀少。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数万。在4400米以下以藏族为主。多务农为生,种植大麦、燕麦、玉米、杏树等,并饲养家畜。少数从事畜牧业,游牧或半游牧,牲畜有牦牛、犏牛、绵羊和山羊等,间或也从事狩猎。其他民族有巴尔蒂斯族、拉达克斯族和普尔希基族,除普尔希基族信奉伊斯兰教外,均信奉西藏佛教。

(张祥松)

Kanasi zonghe ziran jingguan baohuqu

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Kanasi Integrated Nature Landscape Protect Region)  位于新疆最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布尔津与哈巴河两县境内。介于北纬48°23'~49°11'及东经86°45'~88°11'。1980年划为保护区,面积5588平方公里,其中绝对保护区1885平方公里。区内地势北高南低,东北角的友谊峰海拔4374米,为阿尔泰山主峰。山体呈阶梯式,垂直景观明显:①3200米以上为永久冰雪带。②3200~2650米为高山垫状植被带。③2650~2500米为高山草甸带。④2500~2300米为亚高山灌木草甸带。⑤2400~1200米为山地针叶林带。⑥1800~1400米的阳坡及河谷为山地灌木草甸带。⑦1200米以下为低山蒿属禾本科草原带。区内气候属寒温带,山麓(海拔约500米)年均温3.2℃,1900米处为-3.6℃,年均温0℃线大致在海拔1200米处。年降水量山麓为300毫米,林带上部约800毫米。保护区东部为布尔津河上游,西部为哈巴河上游,均为额尔齐斯河支流。区内有大小湖泊200多个,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大部为小冰碛湖。喀纳斯湖海拔1370米,面积37平方公里,为区内最大湖;其次为阿克库勒,在喀纳斯湖上游35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海拔约2000米。

区内生物为中国西部保存较完整的西伯利亚区系,与东北大兴安岭遥相呼应,并有其本身特点。植物垂直结构与中亚山地类似,中山林带属寒温带针叶林,上部为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红松,下部主要为西伯利亚落叶松,阴坡为西伯利亚冷杉。高等野生植物500多种,其中百余种可作药用,鹿草、岩白莱等为本区所特有;曾发现原生野麻种,为育种及遗传研究的基因库。珍稀动物有盘羊、雪豹、北山羊、紫貂、马鹿、兔狲、扫雪、猞猁、雪兔、黑琴鸡、花尾棒鸡等;还有本区及附近特有的松鸡、岩雷鸟、花鼠、灰鼠、胎生蜥蜴、林蛙;其他还有棕熊、貂熊、獾猪、狐狸、旱獭、狗鹿、狼等。河湖中有红鳞鲑、阿勒泰 、江鳕、北极、西伯利亚斜齿鳊等鱼类,最后2种为在中国的唯一产区。保护区内风景秀丽,被誉为新疆的九寨沟。

(杨利普)

KashiShi

喀什市[Kashi(Kaxgar)  Shi]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南疆第1大城。维吾尔语地名喀什噶尔。元代以来一直为南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喀什噶尔河三角洲上部。市区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22.59万。

《西域同文志》称:“回语喀什为各色,噶尔为砖房,其地富庶多砖房,故名。”喀什附近地区已有2000余年历史,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亦为中国西部最早的国际市场。疏附县治原在喀什市区,原为喀什噶尔回城,1882年置。1953年喀什市从疏附县析置后,疏附县治迁至喀什市西南20公里的托库扎克镇。疏勒县城在喀什市南9公里,原称喀什噶尔汉城,维吾尔语亦称罕那里克,为皇渠或汉渠意,曾为屯田中心,疏勒是古老地名,突厥语意为水。1882年取汉疏勒直隶州名,1913年改疏勒县。

喀什市郊及疏附、疏勒2县位于天山南支与西昆仑山之间,西有帕米尔高原,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喀什市年均温11.7℃,10℃以上活动积温4293℃,无霜期214天,一年可二熟。年降水量虽仅65毫米,因有克孜勒河水源,地下水丰富,灌溉水源在塔里木盆地属丰富地区。由于农业开发历史久,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位于新疆各县市前列。

附近地区农林牧产品和矿产资源丰富,喀什噶尔河有水能蕴藏量200万千瓦,具有较好开发条件的达80万千瓦;石油资源也有前景,可为工业发展提供多种原料和能源。20世纪50年代以前喀什仅有手工业。80年代初期,已建立纺织、机械、电力、水泥、化工、皮毛、食品、陶瓷等工业,有中小型工厂百余座。手工业亦有很大发展。传统手工业产品有小花帽、小刀、乐器、地毯等。农产品除粮食、棉花和油料等主要作物单产较高外,果树栽培水平亦较高。著名优良果品有无花果、巴旦杏、石榴、樱桃、阿月浑子等,次为西瓜、甜瓜和桃、杏。郊区农村村落较稠密,渠道清流,如江南境。

市内有大清真寺等著名文物古迹。公路通乌鲁木齐、吐鲁番(火车站)及南疆主要城市,中国至巴基斯坦国际公路以喀什为起点。民航班机至乌鲁木齐市和阿克苏市。

(杨利普)

KaifengShi

开封市KaifengShi)  河南省辖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省境东部,辖5区及杞县、兰考、通许、尉氏、开封5县。面积6444平方公里,人口419.33万;其中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人口67.9万。

开封一名始于春秋,取“开”拓“封”疆之意,距今已有2600余年。因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战国魏、五代梁、晋、汉、周、北宋及金朝后朝国都均设于此,有“七朝古都”之称。战国魏时改名为大梁。东魏置梁州。北周以城临汴水,改名汴州。五代梁改置开封府为东都,后晋改名东京开封府。后汉、后周、北宋仍名。宋代东京为开封历史上繁盛时期,人口达百余万。金称汴梁路。明清置开封府。1912年废府存县,为河南省会。1948年置开封市。1954年省会迁郑州。

市境地处豫东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百米以下。市区西北部多沙丘。年均温14℃。年降水量634毫米、水热条件为市郊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保证。

20世纪50年代前市区破败,生产落后。50年代以来,已发展为具有食品、纺织、化工、机械、电力等部门的工业城市。有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厂、仪表厂、高压阀门厂、化肥厂、空分设备厂等全国重点企业。工艺美术品有汴绣、草编、年画、书画等。工业布局集中于3个新工业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东郊工业区,以轻、化、纺为主的南郊工业区及以轻工业为主的西郊工业区。陇海铁路穿越市境,市北黄河可通机帆船。

市内有河南大学等院校。开封又因养菊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被誉为菊城,以菊花为市花。主要名胜古迹有相国寺、龙亭、铁塔、禹王台、繁塔等。相国寺位于市中心区,为1400年前北齐文宣帝刨建,现存清建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在八角殿内有木雕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巨像,钟楼上尚存巨钟,“相国霜钟”被称为汴京奇景。龙亭位于市西北隅,原为宋皇宫御苑的一部分。翰园碑林有刻碑1800多块,为继西安、曲阜两大碑林之后的第3大碑林。全长400米的宋都御街已于1991年4月落成开放。

(李润田)

KaiyuanShi

开原市KaiyuanShi)  辽宁省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位于省境北部,辽河中游东岸。面积3165平方公里,人口59.43万。

开原老城建于辽,辽圣宗开泰八年(1019)置咸州,元属开元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将开元路治所移至咸平府,改名开原,并设三万卫,清康熙三年(1664)置开原县。1988年改县级市,并为省直辖行政单位。市境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海拔200~600米低山丘陵,西部为海拔50~100米冲积平原,辽河、清河、柴河、寇河、沙河流贯境内,水源充足。年均温6.5℃,1月均温-14.4℃,7月23.8℃。年降水量677毫米,无霜期145天。市郊出产稻谷、玉米、大豆、向日葵、山楂、中草药材、大蒜;

工业有电力、采矿、衣机、化肥等。哈大铁路纵贯市境西部。市内崇寿寺塔建于金正隆元年(1156),高45.8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熊树梅)

KaiyuanShi

开远市KaiyuanShi)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市,新兴工业城市,蔗糖生产基地,滇南交通中心。位于红河州中部,面积1950平方公里,人口24.01万。开远历史悠久,北部小龙潭煤层中曾挖掘出古猿牙齿化石,证明开远亦为古人类居住地之一。约在二千多年前与中原即有联系。西汉为益州郡属地,西晋后属兴古郡和梁水郡。唐初为黎州州治,元为阿宁万户地。明初置阿迷州。1913年以后改为阿迷县,1931年改称开远县,1981年设市。市境位于滇东高原南部陷落盆地内。盆地东侧为山地,西部为台地和沿泸江分布的河谷平原。东北部南盘江两岸为中山峡谷区。开远坝区海拔较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较好。粮食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为大宗,此外,产花生、烤烟等。开远市为滇南工业重镇,以采煤、发电、化肥、水泥等部门为主。小龙潭煤矿是全省最大褐煤矿,供应滇南及昆明等地,电力以火力发电为主;此外,有大量合成氨、水泥、糖等供应省内外市场;食品工业发展较快,开远“甜藠头”已进入日本市场。开远交通便利,昆明至河口、宝秀的窄轨铁路均经市境;公路线通昆明、文山、个旧、河口、建水、石屏、屏边及广西的百色。

(陈永森  王霞斐)

KailiShi

凯里市KailiShi)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新兴工业城市。位于黔东南苗岭北麓,清水江上源龙头江畔。面积1306平方公里,人口37.68万;其中苗族人口占61.2%。元置凯里安抚司,明改置凯里长官司。清雍正年间开辟苗疆,置凯里卫。1911年后改为凯里分县,隶属炉山县。1956年复置凯里县,并定凯里镇为自治州首府。1983年设市,城市重新规划建设。建有食品、轻工、建材、木材加工、煤炭、化工和电子工业等。湘黔铁路通过市区,公路通邻近各县,水陆交通方便。

(陈永孝)

KangdingXian

康定县[Kangding(Dardo)Xian]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和经济中心,川藏公路交通重镇。位于省境西部大渡河支流瓦斯沟上游。自唐以来即为中国内地入藏的要道,藏汉两族物资交换的贸易中心。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9.66万。县府驻炉城镇。旧称打箭炉,是藏语“打折渚”谐音,因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交汇于炉城镇而得名。另一说为诸葛亮遗将郭达在此造箭故名。炉城镇三山环抱,二水夹流,具峡谷城镇特色。工业有毛纺、农机、电力、石棉制品、印刷、食品等。附近多温泉,尤以城南榆林宫和城北二道桥两温泉最著名。

(郑霖)

KekeYanhu

柯柯盐湖HohYanhu)  蒙古语青鱼盐湖之意。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境内牦牛山下一小盆地内。湖面海拔3010米,东西长约28公里,南北狭窄,面积119平方公里。湖水为钠盐型,渐趋干涸,现仅东西两端有小面积水面。晶间卤水来源为穿过山前倾斜平原砂砾层后在其前缘遇粘土层而溢出的泉水,泉眼665处以上。盐矿蕴藏量大,每平方公里达750万吨左右,便于露天开采,再生能力强,建有柯柯盐厂进行开采。

(魏晋贤)

Ke’erqinCaoyuan

科尔沁草原HorqinCaoyuan)  又称科尔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称命名。位于北纬42°5'~43°5',东经117°30'~123°30'。海拔250~650米,处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西高东低,绵亘400余公里,面积约4.23万平方公里。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翁牛特旗、奈曼旗、敖汉旗与哲里木盟的开鲁、通辽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库伦旗辖区。

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台向斜、吉林准褶皱带和内蒙古褶皱带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第四纪以来草原西部缓慢上升,东部轻微下沉,由下更新世到全新世相继沉积了厚达200余米的松散岩系,组成了坨、甸的物质基础。

气候冬寒冷、夏炎热,春风大。年均降水量360毫米,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6~8月份,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春秋则为西南风,年均风速3.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21.7米/秒,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大风是沙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区日照2900小时,日照率达67%,10℃以上活动积温3160℃,无霜期140~150天。

科尔沁草原坨、 、甸并存。坨子地是指相对高度2米以上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土壤为白沙土和黄沙土,植被主要有沙米隐子草、芦苇、小黄柳、榆树等。 地是指相对高度在2米之内较平缓的沙土地,土壤为黄沙土和栗沙土,植被主要有隐子草、羊草、冰草等。甸子地则指分布在坨、 地内部及其之间的低湿地,多由各类草甸土组成,植被主要由羊草、寸草苔、地榆、拂子茅、马蔺等组成。

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据记载,公元10世纪时自然条件是“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直至19世纪初扎鲁特旗东南还留有松林。但至19世纪后期,因滥垦沙质草地,砍伐森林,曾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而今已成茫茫沙地。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甸子地不断缩小,坨、 地扩大,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终形成了大片沙地。坨甸两者所占相对面积为3:1,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受到直接威胁。为防止沙化、草场退化和土壤盐化,采取了草场封育,翻耕补播、人工种草、引洪淤灌、防止过牧及营造防护林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尔沁草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郭绍礼)

KekexiliShan

可可西里山HohXilShan)  昆仑山脉南支,或称可可稀立山,蒙古语为“青山”之意。横贯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中西部。西起木孜塔格峰(海拔7723米)之南,东止楚玛尔河与沱沱河间的青藏公路以西,呈东西走向。可可西里山东接巴颜喀拉山,二者同为中国三叠系分布最广、发育最好地区。山体大致为—巨大复向斜,三叠系位于轴部,二叠纪地层出露于两翼;与褶曲轴面近于平行的逆冲断构造亦极发育。藏北玛尔盖茶卡北岸,所见二叠纪灰岩竟逆冲于羌塘高原北部第三纪砂砾层之上,成为飞来峰。可可西里山于印支运动开始上升,喜马拉雅运动中更剧烈隆起,第四纪并有火山活动。山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仅青藏交界处有少数雪峰超过6000米。山地与其南北侧闭塞湖盆地面相比较,相对高差仅三四百米。山势一般平缓,多年冻土广布,高处少永久性积雪与冰川。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除北侧有淡水湖钦马湖外,其余南北星罗棋布之湖泊均为咸水湖。东部楚玛尔河宽谷内甚至出现沙丘。山地草原草类稀疏,人烟与畜群均少。

(魏晋贤)

KelamayiShi

克拉玛依市KaramayShi)  新疆以石油工业为主的新兴工矿城市,自治区辖市。克拉意为黑,玛依为油,因产石油故名。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加依尔山东麓。辖4区。面积9500平方公里,人口19.90万。市境原为戈壁荒漠,1956年开始油田建设,1958年5月设市。市境大部地区位于雨影面,平均年降水量114毫米。北部地当风口,每年有8级以上大风75天,年蒸发量达3500毫米,为天山以北最高记录。最北部的乌尔禾,风蚀地貌发育,有著名的“风城”。市区年均温7.9℃,极端最高温42.9℃,平均无霜期220天,为天山以北地区所罕见。年产油450多万吨,工业产值占新疆工业总产值23%。公路可通北疆主要城市,民航班机和输油管道已通乌鲁木齐。

(杨利普)

Kezi'erShikujiKucheJingneiShiku

克孜尔石窟及库车境内石窟KiziiGrottoesandgrottoesinKuqa)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库车县境。两县古为龟兹国,为西域佛教中心,佛寺甚多。已发现的石窟除著名的克孜尔(意为红色)外,还有库车县境4处。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境东南,渭干河峡谷段北岸,为新疆洞窟最多、壁画最完整的石窟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约开创于东汉末年,早于内地石窟,元代开始废弃。现有编号石窟235个,其中40号以东及60号以西,沙崖崩滑堆成斜坡,未见下层石窟,可能为碎石堆掩埋。较完整的有74窟,除个别窟有“天宝十三载”(754)、“贞元十年”(794)等汉文题记外,其他为龟兹文及近代维吾尔文。石窟中除供佛像作礼拜的“支提窟”外,也多供僧徒修行的“毗诃罗窟”。壁画艺术以当地民族风格为主,汉族文化也有影响。不少佛教塑像被盗窃或已损坏。保存的优美壁画有许多反映历史上现实生活的画面,如畜牧、狩猎、耕作的场面,也有歌舞蹈、骑乘、建筑、商业贸易的画面。175号窟有二牛抬杠耕作及用坎土曼锄地图像。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及供养人画像是研究当时社会与服饰的珍贵资料;极乐图中的“舞练”、“击掌”等画面是龟兹舞蹈的形象记载;使乐图和使乐天图描绘各种乐器演奏情景,有横笛、琵琶、排萧、觱篥等龟兹乐器,还有猕猴、鹿、象、狮、虎、鸟类等动物画面。

库车县境四石窟  ①森木塞姆(意为细水长流)石窟,位于城东北40公里牙哈乡河崖上。较完整的有52窟,上有大寺遗址,两岸有寮房,大部为供佛像作礼拜的“支提窟”,形式与克孜尔同。只有第49号窟为“毗诃罗窟”,供僧人居住。石窟及壁画大部被破坏,壁画风格与克孜尔类似。突出题材为佛本生中猕猴故事画,如猕猴王舍身救群猴,猕猴被鸷鸟所抓狮子王舍命相救,还有猿攀树、骑鹿故事。石窟的创废时间与克孜尔大致相同。②玛扎伯哈(意为坟院的果园)石窟,位于牙哈乡克内什村东南5公里山坡上。现存34窟多已崩塌,较完整的有4窟及僧房、储藏室窟。壁画有佛在鹿野苑、白鹿听经图等。③克孜喀拉罕(意为姑娘留在那里)石窟,在库车新城西北15公里山沟崖壁上。有编号者46窟,38个较完整,“支提窟”和“毗诃罗窟”各半。11个窟有残余壁画,多为佛本生故事中的鹿、猿、鸟等图像,画风较简陋,开凿时间约在东汉末年至北朝。有2窟的甬道中有断发、披甲、佩剑、脚著长靴的武士供养人像,可看出当时龟兹武职官员的服饰。④库木土拉(意为沙漠烽火台)石窟,又称库杜拉千佛洞。在城西南30公里渭干河东岸。是现今新疆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第2大石窟群。共72窟,塑像已全毁,壁画较完整者有31窟。其中特有题材为:34号窟有5~6层连环故事画,每层中间有墨书龟兹文题记;出现许多经变画,如西方净土变、药师变、弥勒变等;汉文题记多,次为龟兹文题记,说明盛唐以后汉文通行于龟兹地区。从壁画及题记看,石窟开凿于西晋时代,繁荣于盛唐以后,艺术风格颇受唐朝影响,是龟兹地区石窟艺术与中原艺术最接近的一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利普)

KongtongShan

崆峒山KongtongShan)  道教圣地。中国史志记载最早名山之一,号称“西来第一名山”。古籍名空桐,俗称崆峒。又因山体特征,有鸡头、笄头等别名。位于甘肃省平凉城西15公里,泾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长100公里,平均宽15公里,海拔1870~2100米。最高峰山势陡峻,树木葱笼,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地质构造上属小关山逆断层,垂直断距约700米,上三叠统延长群的褐紫色与绿色砾岩及白垩纪底砾岩等垂直节理发育,经侵蚀形成许多岩崖峡谷及奇峰绝壁等特殊地貌。山顶有两级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顶,上覆第三纪红层;1900米左右的一级经切割为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各有奇势胜景。合天台、插香台与灵龟台,号称“八台”,与“四岭”(凤凰岭、狮子岭、苍松岭与棋盘岭)、“二峰”(蜡烛峰与雷声峰),同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观。诸平台与山麓带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宫”,共有寺观42处,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仅保存法轮寺的宋石经幢,十方院的元蟠龙石柱,东台宝庆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胜迹,山上有广成子洞,山麓有问道宫和广成泉。又有望驾山及撒宝岩,传为望秦始皇驾临及始皇巡幸撒宝处。东台悬崖的岩洞有玄鹤洞和青龙洞(一名归云洞),亦为崆峒名胜。1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峡修成崆峒峡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具有发电、养鱼、灌溉及游览等综合效益。有直达中台的登山公路。

(冯绳武)

KongMiao

孔庙Confuciuslemple)  中国历代帝王祭祀孔子之地。位于山东曲阜市内。孔子死后第2年(公元前478),鲁哀公将孔子的三间故居“因以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孔庙规模逐渐扩大。现存孔庙为明清两代所建,占地21.8公顷。前后院落九进,有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十三亭、五十四门坊、碑碣二千余通。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的宝贵古建筑之一。大成殿是孔庙主体建筑,初建于北宋,清代重建,高32米,重檐九脊,金碧辉煌,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殿之首。大殿正面并列的十根深浮雕二龙戏珠盘龙石柱更为罕见的建筑艺术珍品。奎文阁、杏坛、圣迹殿、东庑、西庑及碑亭等艺术价值亦高。庙东南侧有高5米的汉白玉孔子雕像。孔庙及附近的孔府、孔林合称“三孔”,均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西与孔庙毗邻,旧称衍圣公府,为历代衍圣公官署和私邸。历代重修、扩建,规模宏大,南北九进院落分中、东、西三路,楼房厅堂463间,占地16公顷。主体建筑在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最北为花园,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官衙与内室相结合的建筑。府内保存历史文物数万件,明清两代孔府档案近万件。孔林在曲阜城北1.5公里处,又称至圣林,系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占地200余公顷,周以高大宽厚的林墙,长达7.5公里余。林内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林下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

(李树德)

KucheXian

库车县KuqaXian)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辖县,天山南麓重要绿洲。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33.17万。县府驻库车镇。据《西域同文志》,“波斯语库为此地,车为眢井(即坎儿井)”。县城附近现有坎儿井遗址。库车附近地区西汉时为龟兹国,东汉时西域都护府驻库车,唐龟兹都督府和龟兹镇(军事据点)亦驻库车。《大唐西域记》等书亦称屈次、邱兹、屈兹。《元史》作库彻,均为对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库车办事大臣,光绪九年(1883)置库车直隶厅,1902年改直隶州,其时州境包括新和、沙雅。清末沙雅县析出,1913年直隶州改库车县,1930年析出托克苏县(后改称新和)。县境北为天山,南为塔里木、渭干、库车等河流冲积平原。天山有煤、铜等矿产,清曾设铜厂铸币。煤矿已开采。东部依奇克里克有小型石油矿,年产原油数万吨。县境所在库车盆地内含盐岩层达万余平方公里。南部荒漠草场产著名羔皮羊。山前平原热量资源丰富,库车城年均温11.5℃,10℃以上活动积温4330℃,平均无霜期249天。产长绒棉、无花果等喜温植物。著名果品有小白杏、香梨、石榴等。地当交通要道,主要有沿天山南麓的公路干线。北起独山子,3次穿过天山的天山公路以此为终点。民航班机可至乌鲁木齐市。在县境北部海拔2000米处公路旁有高山湖大龙池。县境附近文物古迹甚多,沿渭干河峡谷有千佛洞石窟(见克孜尔石窟及库车境内石窟),为仅次于敦煌的艺术宝库。附近还有古代渠道遗址。

(杨利普)

Ku'erleShi

库尔勒市KorlaShi)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孔雀河畔。面积7450平方公里,人口25.11万。清设哈阿璊驿(军台),1929年设库尔勒设治局,后改县。1960年起为州府驻地,1979年设市。市北铁门关有孔雀河峡谷14公里,已建成铁门关及石灰窑等梯级水电站。塔什店有煤。附近几县农产品丰富,生产粮、棉。特产库尔勒香梨。开都河上游有畜产品。博斯腾湖周围盛产芦苇。1960年以后库尔勒镇和塔什店均列为重点建设区,建有食品、纺织、机械、电力、煤炭、建材、化工、造纸等工业。目前重工业集中于塔什店,轻工业集中于市中心周围。南疆铁路已修筑至库尔勒市,将向西延伸至阿克苏、喀什等地,拟建的新疆至青海格尔木铁路亦将以库尔勒为起点。民航班机可通至乌鲁木齐及且末。

(杨利普)

KuandianManzuZizhixian

宽甸满族自治县KuandianManzuZizhi-xian)  辽宁省丹东市属县,辽宁重点林业县。位于辽东低山丘陵东南部,鸭绿江下游北岸。面积6194平方公里,人口44万。县府驻宽甸镇。宽甸得名于宽甸子,始于唐代。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宜于耕猎之故。清光绪二年(1876)设县。1989年设立自治县。县境地势东北部较高,多海拔千米以上山峰,花脖子山主峰1336米,为全省最高峰。宽甸镇附近有黄椅山、青椅山等火山。气候凉爽湿润,年均温6.5℃,1月均温-12.8℃,最低-38.5℃;7月均温22.4℃。年降水量1136毫米,集中夏季,是省内降水最多地区。无霜期135天。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木材蓄积量均占全省首位。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多柞、桦、胡桃楸、水曲柳等。特产有板栗、柞蚕茧、山葡萄、木耳和中草药。铁路有凤上线(凤城—上河口)和沈丹线相接。主要公路有鹤大(鹤岗—旅顺)、铁长(铁岭—长甸河口)等干线。鸭绿江可通行客货轮。电力工业发达,建有水丰(中朝共管)、太平哨、太平湾等水电站。还有采矿、化肥、水泥、机械、纺织、造纸和食品等工业。县境有中国最大的硼矿。

(熊树梅)

KultunFeng

奎屯峰KuytunFeng)  位于中国、俄罗斯、蒙古3国交界处,在友谊峰的北北西方向,两峰间直线距离仅2000多米。海拔4104米,也是阿尔泰山脉的塔蓬博格多山汇的高峰之一。自然情况与友谊峰基本相同。

(袁方策)

KuitunShi

奎屯市KuytunShi)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区中心之一,轻工业城市。西距乌苏县,南距独山子矿区,均为20多公里。面积1036平方公里,人口21.99万。原为奎屯镇,属克拉玛依市辖。1975年8月从克拉玛依市分出设立奎屯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迁此。1979年9月自治州首府迁回伊宁市后,为自治州辖市。《西域同文志》称:“维吾尔语奎屯谓冷,地居大山之阴,气候早寒,故名。”附近地区原为游牧地,清属库尔喀喇乌苏厅(厅治所在地即今乌苏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垦区中心,周围有农垦团场10多个。奎屯市由原来人口稀少的牧区小镇迅速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轻工业城市。工业有纺织、食品、农机修造等,工业产值约占新疆工业总产值25%,其中90%为纺织和食品工业产品,棉针织品和多种食品品质优良。附近甜菜种植面积大。奎屯地当乌鲁木齐及伊宁至克拉玛依、塔城、阿勒泰等地要道,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铁路经此并有公路班车与天山以北重要城市联系。

(杨利普)

KunlunShanmai

昆仑山脉KunlunShanmai)  横贯中国西部的高大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于东经97°~99°处与巴颜喀拉山脉和阿尼玛卿山(积石山)相接,全长2500余公里;南北最宽处在东经90°,达350公里,最窄处在东经81°附近,为150公里。山势宏伟峻拔,峰顶终年积雪,屹立在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南。山脉北部与盆地的高差3500~4500米,南部与高原的高差500~1500米。

地质昆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间均以深大断裂相隔。昆仑山地区以前震旦系为基底;古生代时为强烈下沉的海域并伴有火山活动,古生代末期经华力西运动褶皱上升,构成昆仑中轴和山脉的中脊;中生代产生拗陷,经燕山运动构成主脊两侧4000米以上的山体。昆仑山脉与秦岭构成分隔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纬向山脉。

昆仑山脉的新构造运动极其强烈,晚第三纪以来上升大约4000~5000米;叶尔羌拗陷中的砾石层厚度2500余米,河谷高阶地上则分布有第四纪火山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克里雅河与安迪尔河的上游均保存有中更新世玄武岩流与火山口,1951年在于田县境昆仑山中的卡尔达西火山群的一号火山曾爆发,并伴有现代火山泥石流。东部昆仑山第四纪以来上升了2800余米,其相关沉积物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达2800米。昆仑山的新构造运动具间歇性,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级阶地;各河出山口形成4~5级叠置的洪积扇。

自然特征  昆仑山北坡濒临最干旱的亚洲大陆中心,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西部60毫米,东部20毫米,若羌仅为15~20毫米。年降水量随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温带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垫状驼绒藜与西藏亚菊组成。源于昆仑山脉北坡诸河流,源远流长,汇流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

昆仑山脉西高东低,按地势分西、中、东3段:

①西段。从喀拉喀什河上游的赛图拉与叶尔羌河上游的麻扎通过的新藏公路,构成昆仑山脉西、中段的分水界。西段主要山口有乌孜别里山口、明铁盖山口、红其拉甫达坂及康西瓦等,为通往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交通要道。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受重重山体阻挡,使喀拉喀什河谷中的年降水量仅为25~30毫米,雪线附近的降水量则达300毫米左右;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主峰形成现代高山冰川作用中心,年均温0℃等温线大致沿4000米等高线通过,最高山带的年均温为-15~-7.5℃。

公格尔山海拔7719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前者的冰川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有20余条冰舌向下散射:北坡冰舌最长为23公里,东坡和西坡20公里;冰舌下达的海拔高度为3900~4900米。后者的冰川面积275平方公里,有16条冰舌下溢,东坡最长21公里,冰舌下达高度5300米。西坡冰舌的长度20公里,下达高度4000~4500281米。雪线高度北坡5500米,南坡5800米,慕士塔格一带雪线为4800~5000米。

塔什库尔干谷地的海拔3100~3900米,年均温3℃,年降水量70余毫米;谷地以东山地的现代雪线,北坡为5000~5200米。

发源于西段的主要河流有叶尔羌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在盆地北部汇流成塔里木河。

西段山地北坡为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景观。低于2700米的前山及中山带下部为红沙与合头草荒漠,砾-石质的山地棕漠土,上部为昆仑蒿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钙-淡栗钙土。2700~3000米的下部沙土地带为合头草荒漠,上部为紫花针茅、银穗羊茅占优势的山地草原,阴坡出现小片雪岭云杉林,与山地草原构成山地森林草原。在3000米的塔什库尔干宽谷中为高位沼泽化草甸。3100~3900米干旱冰碛丘陵与冰水冲积扇分布着雌雄麻黄为主的灌木荒漠。谷地两侧4000米以上为以粉花蒿和垫状驼绒藜占优势的高寒荒漠。4500~5500米的高山为刺矶松、高寒棘豆高寒半灌木荒漠。海拔5500~6500米的高山下部为高寒稀疏植被,上部为寒冻风化带。6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②中段。位于新藏公路与车尔臣河九个大坂山即东经77°~86°,主脉向南略呈弧形;克里雅山口和喀拉米兰山口是该段联系新疆—西藏通道。

中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如乌孜塔格(6250米)、慕士山(7282米)、琼木孜塔格(6920米),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线5100~5800米。主要河流有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克里雅河、尼雅河及安迪尔河,除和田河上源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水量较大,有利灌溉外,其他河流出山后很快没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山地下部为合头草、红沙半灌木荒漠,棕漠土;上部为沙生针茅、短花针茅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钙土;向上过渡为针茅、昆生葱、昆仑蒿为主的高寒荒漠草原;在海拔4500米山地内部坡麓及岩屑坡上,垫状驼绒藜、糙点地梅组成稀疏的高寒荒漠;在海拔4500~5500米的下部为稀疏植被,上部为寒冻风化带,更高山峰则为冰雪带。

③东段。向东略呈扇形展开,分为3支:北支祁漫塔格山,其南隔以阿牙克库木盆地,东延为唐松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中支阿尔格山,东延为博卡雷克塔格、唐格乌拉山与布青山,地形上与阿尼玛卿山相接;南支为构成青南高原上的主体山脉可可西里山,东延与巴颜喀拉山相接。昆仑山垭口是青藏公路必经之道。

东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积雪分布在5800米以上的山峰。昆仑山垭口一带的雪线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400米。雪线附近的年均温-9~-8℃;山间谷地西大滩(4200米)一带的年均温低于-3℃,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山地顶部年降水量略有增加,青藏高原北坡现代多年冻土的下界在4200米左右。

主要河流有流入塔里木盆地中的车尔臣河;流入柴达木盆地的有那仁郭勒河、乌图美仁河、格尔木河及柴达木河,前者由冰雪融水补给,属于塔里木内流水系;后四者由降水与湖水补给,属于柴达木内流水系。

山地北坡为荒漠化草原,在海拔3600米以下为干燥剥蚀的基岩山地,几无植物生长,沟坡及岩屑堆上散生有垫状驼绒藜,红沙、合头草荒漠;3600~3800米过渡为紫花针茅亚高山草原;3800~4500米的山地下部是以小嵩草为主的草原化高山草甸,上部为垫状植被;4500~5000米以上过渡为稀疏的高寒植丛和寒冻风化带;5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张维信)

KunmingShi

昆明市KunmingShi)  云南省省会,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工业城市。中国西南门户、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辖4区及安宁、富民、呈贡、晋宁、宜良、嵩明6县和路南彝族、禄劝彝族苗族2自治县。面积1.5561万平方公里,人口354.93万,其中市区2081平方公里,人口152.46万。居民除汉族外,尚有回、彝、苗、白、哈尼、纳西等少数民族,共占总人口的12%。

战国时期楚人于滇池地区建立滇王国。西汉属益州郡谷昌县,晋为晋宁郡滇池县。隋、唐时置昆州。唐永泰元年(765)筑拓东城,为南诏东都。后改为鄯阐城。宋大理国于此广建宫室。公元1271年,元设昆明二千户所,隶属于鄯阐万户府,“昆明”一名始于此,1276年置云南行中书省,设昆明县,隶属中庆路,为云南行中书省治所。明时改中庆路为云南府,昆明县属之,仍为云南省省会。清因之。1931年划昆明县置昆明市。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大后方重镇。

布境位于滇东高原,除北部因普渡河不断深切,地面较破碎外,大部分地区以起伏和缓的中山、丘陵和相对陷落的盆地(俗称坝子)为主。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多达70个,占全市总面积的15%。坝子海拔约为1600~2100米,多是新生代形成的断层陷落盆地,以滇池盆地最大,内有西南第1大湖——滇池,池周为由20多条河流和滇池淤成的冲积、湖积平原,土层深厚而肥沃,昆明城区即位于盆地内。盆地周围山地海拔2000米以上。禄劝县轿子山4247米,为市境最高点。高原面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以路南石林为最典型。昆明是世界著名“春城”,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有四季如春,一雨成冬,干湿季分明的特点。气温年较差10~12℃,比同纬度的桂林低8~10℃。如按气温划分四季,则昆明春秋相连长达9个多月,冬季不足3个月。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雨季5~10月,降水占年总量的89%。11月~翌年5月为干季,降水稀少,晴天多。日照充足。河流分属于长江、珠江和红河3大水系,大部分属长江流域的滇池水系。

早在明、清时期,随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昆明就已出现染织、烟草、制茶、丝线和食品等工业作坊。但直至1949年以前,全市仅有50多家工厂作坊,现代工业依然甚少。50年代以后,昆明初步建设成为拥有机械、冶金、轻纺、化工、建材、食品、香料、皮革、电力、仪表、橡胶、塑料、造纸等多种工业部门结构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中,以机械、冶金、化工等为主的重工业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3%,以轻纺、食品为主的轻工业约占47%。

卷烟工业在全国有一定地位。昆明及其附近地区矿藏主要有磷、盐、铁、煤、石英砂、铝土、石灰岩等。磷矿品位高,开采条件好,已探明储量为13亿吨,形成年产300万吨的生产能力。新建的三聚磷酸钠厂是中国生产合成洗涤剂和多种化工原料的最大工厂。中国首座最大规模的钛矿基地于1990年初建成投产。

昆明市按功能分区,城区为党政机构、商业、科教文化、金融财政的集中地;西郊为以汽车等交通机械为主的黑林铺、综合性工业的马街和以铜冶炼为主的普吉等组成的工业片区;

东郊为以中小机械工业为主的小坝、以农业机械制造为主的昙华、以铁路枢纽为主的羊方凹和仓库货场为主的凉亭所组成的工业片区;北郊为以机械制造为主的茨坝和卷烟、食品为主的上庄组成的工业片区。远郊为以钢铁冶炼为主的安宁工业卫星城;以机械、仪表为主的海口工业区;以磷矿、磷化工业为主的昆阳—白塔村—小海口工矿区;郊区为农业发达的商品蔬菜、奶牛和水果生产基地。

云南省交通枢纽。民航有通往仰光、万象的国际航线及通向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西安、香港等地和省内的保山、思茅、昭通等航线。昆明巫家坝机场是中国重要的航空港和五大国际口岸机场之一。昆明是贵昆、成昆及昆河(河口)窄轨铁路的起讫点。公路主要有昆畹、昆洛、昆河、贵昆等干线通往邻国和邻省,还修筑了通向路南石林风景区的二级公路和至安宁的一级公路。滇池有市内航运线。

昆明有云南大学、昆明工学院、昆明医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17所;有天文台、紫外线辐射和高山物理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76个。1990年落成的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是中国科协系统最大的青少年科技中心。

昆明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明水秀、四季如春的多民族边疆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境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区,其中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主要有大观楼、圆通寺、铜瓦寺、大德寺、筇竹寺、古幢、讲武堂、石塞山古遗址、古代航海家郑和故里、著名音乐家聂耳墓等。著名风景游览区有西山、滇池、安宁温泉、黑龙潭、昆明植物园、茶花园和路南石林等。

(陈永森  王霞斐)

KunyuShan

昆嵛山KunyuShan)  又名姑余山,山东半岛东部名山。延伸在文登、牟平2县间,略作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50公里,面积244平方公里。山地平均海拔517米,主峰泰薄顶(俗称太婆顶)海拔923米,为山东半岛第2高峰。山体主要由元古界花岗岩组成,节理发育,断层较多,山脊呈锯齿状,经长期风化剥蚀,山势陡峻,峰峦耸立。山中多“V”型峡谷,谷深坡陡,形势险峻。流水以主峰为分水岭,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昆嵛山土层深厚,气候湿润,植被生长良好。主要树种有落叶阔叶林栎属,次生针叶林以赤松为主。满山葱绿,流水潺潺,风景秀丽。昆嵛山北麓有龙泉温泉(俗称龙泉汤),常年汤沸泉涌,如龙吐水,云雾蒸腾。泉水最高温度达52℃,含有氟、硫等多种成分,可治疗多种疾病,温泉建有浴池、疗养院等。

(李树德)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