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9发达的唐朝私人逆旅
 


9 发达的唐朝私人逆旅

 

前面所说的“驿”“传”,也有学者认为其职能是分开的。“驿”多为在驿路上来回奔行的下级驿吏、驿丁所用;而“传”则为“由政府发遣、逐站传递”的高级官吏所用。但它们的共同点则都是官营馆舍,由国家统一经营。

隋唐时期,更为普遍存在的则为私营旅舍,当时仍沿袭前代称为“逆旅”。逆,是迎接的意思,逆旅指迎接行旅中的来往人员。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由于交通畅通,商品经济大大发展,随之私营逆旅发展很快。这些私人旅舍比较自由,一般开在驿路沿线的村镇之中,有的还同时开设酒店,使旅途劳累的客人有吃有喝,美美休息一宿。唐张籍诗“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就典型地描写出四川成都附近一些私人逆旅兼酒家的状况。张籍另一首诗则说:“野店临江浦,门前有桔花。停灯待贾客,卖酒与渔家。”这些诗都说民间客店大多临靠江岸道边。有些私人客店也开在城内商业区,如首都长安西市的“窦家店”和崇仁坊的“王家店”等等。

隋朝时候,大约因为私营客店太多,妨碍了官营的驿馆,所以曾在隋初引起了朝廷上一次大争论。宰相苏威认为:“店舍乃求利之徒,事业污杂,非敦本(崇尚农业)之义”,建议关闭所有私人逆旅,命其归农。这番议论,遭到其他朝臣的反对。大臣李谔[è厄]指出,私营逆旅自古皆有,与官营邮驿旗亭同时存在,各有所司,一旦取消,与民不便。这一意见得到隋文帝杨坚的赞同,认为他是体谅民情的好大臣(《隋书·李谔传》)。从这一事例,可看出隋唐逆旅的大大发展,是顺应历史要求的。

到唐朝时候,逆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设施。在唐诗和唐人小说中有许多关于逆旅的描述,也流传着许多逆旅的传奇故事。著名的“定婚店”的故事,就是在逆旅中发生的: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有一名叫韦固的书生,在宋城旅店,一位算命老人告诉他,一切婚姻皆由前世既定,冥冥之间有一赤绳早把男女双方系好,谁也逃脱不了上天的安排。后来韦固的婚姻果如老人所说,几经周折,仍娶了他原先认为是贫贱家的女儿(《太平广记》)。其他唐人小说中也不乏有关的内容。唐太宗时著名大臣马周,在落魄时也曾住在新丰逆旅。客店主人见他贫穷,开始怠慢他,后来见他气度不凡,常常“命酒悠然独酌”,慢慢敬重他,厚待他。最后马周为唐太宗所赏识,成了朝廷重臣(《谈宾录》)。中唐诗人李贺还专为之作了一首诗,云:“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唐代的私人逆旅老板,有时就是政府驿站的头目,他同时兼营国家驿舍和私家旅馆。如唐朝拥有绫机500架、资财百万的著名纺织企业家何明远,本人既主持着官府的三个驿,管理着驿站、驿舍,同时也在驿边“起店停商”。这样身兼官营馆舍和私营逆旅的店主,在当时恐非少数。

私人逆旅的兴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邮驿交通的发达和社会生活的丰富。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