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专题史话
  三、夏商周王都巡礼
 


三、夏商周王都巡礼

 

在距今四千年前到两千七百多年前,是我国的奴隶制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的夏朝、商朝和西周时期。夏商周的王都均位于黄河中游的陕西和河南一带,并在都城内外兴造城池和宫殿等高大建筑物。当时,人们已经堂握了铸造青铜器(铜加锡的合金)的技术。青铜可以制造精美的用具、兵器和锐利的工具,对于木、石原料也可以加工为更合用的建筑构件,从而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据古文献记载,夏禹的父亲“鲧”〔gǔn,滚〕曾担任过工官(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员),他是首先建造城郭的人。但他在负责治理洪水时,只采取了堤防法,堵塞了许多支流的出口,以致洪水得不到宣泄,水患更加严重。鲧终于被虞舜下令杀掉,并由他的儿子禹接替工官的职务,继续防治洪水。禹广开沟渠,加以疏导,洪水不久就治平了。后来禹就被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工官叫“垂”,他发明了古代建筑施工中最基本的工具——“规”(圆规)、“矩”(直角尺)和“准绳”(水平尺),对于古代建筑的逐渐规范化贡献很大。传说舜时已开始用漆汁涂在木料上作为保护剂,这也是建筑上使用油漆的开始。

夏朝的都城由于水患的缘故,经常迁徙于黄河中游的两岸,相传夏禹建都在今河南中岳嵩山之下的“阳城”。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那里的登封县告成镇的王城岗,果真发现了早于商代的两座东西并列的小型城堡,其中西城作方形,每边的夯土城墙长约100米,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东城已大部被河流冲毁。这两座城堡是否就是禹都阳城的附属建筑物,尚待今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相传夏代的最后一个国王桀,曾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建造非常奢侈的“琼宫”和“瑶台”。这类宫殿究竟是什么模样呢?考古工作者也在离洛阳不远的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年代很相近的宫殿遗址。这座宫殿遗址的总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占地达十五亩之多。它的台基高出地面,台基中部建有一个坐北朝南的长方形殿堂,面积有三百四十六平方米。殿堂的四周由檐柱和挑檐柱支撑,构成了四坡出檐式的大屋顶。殿堂基座的底部铺垫有鹅卵石和夯土层。柱子洞的底部也用大小不等的自然石块作为柱础。

殿堂的前面是一个广阔而平整的庭院,周围用彼此相连的廊庑作为宫墙。宫殿的大门开在正南面,是一座面阔八间的牌坊式建筑。在这组殿堂的东北角,还开有一个后门。这种由殿堂、廊庑、庭院和前、后门组成的宫殿,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常见的形式,但以这一组宫殿的年代为最早。

据文献记载,商朝的王都如同夏朝一样,曾经多次迁徙。目前已经找到的商都遗址,只有河南的郑州和安阳两处。郑州的商都遗址,就是今天郑州市区的所在地。当时的城周长七公里,城内面积达四千三百多市亩,比明清时期的郑州城还要大一些。城墙是分段用土夯筑而成,横断面呈梯形,高约十米,底宽二十米,顶宽五米,中间是“主城墙”,两侧还有“护城坡”。据估计,这座商城的土方量约达八十七万立方米,总共需要一千三百万个劳动日。即使每天驱使上万名奴隶筑城,也需要四、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商朝晚期的都城叫“殷”,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市的小屯村,后代称为“殷墟”。殷墟宫殿建筑群的范围约五万平方米,东面和北面有洹水作为天然的屏障。其中较大的单组宫殿的建筑面积近一千平方米。中等的宫殿,面积也有五百平方米左右。这些宫殿一般都作正南北或正东西的方向,地面平坦。在平面布局上开始采用了四合院的对称形式。为了避免冬日寒风和适应夏日季候风的吹来,门窗多向南开。这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用日影定方向和用水来测定平面的技术。

相传商代的最后一个王(纣王)曾经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建有高大而豪华的宫殿鹿台。据说这座宫殿广达三里,台高千尺,墙壁上绘有大幅壁画,并有精细的雕刻作装饰,整整费了七年时间才建成。纣王把他所拥有的全部珍宝都贮藏在里面,当周武王率领八百诸侯打进朝歌时,商纣王就在鹿台放火自焚而死。

在安阳的殷墟确实发现了宫殿壁画的残迹,以及精美的石虎,石鸮〔xiāo消〕鸟和石牛头等柱脚装饰物。在大砾石作成的柱础上,还有用铜片作成的“楯”〔zhì质〕,放置在木柱和石础之间,以取得平稳和防潮的效果;室内的地面都加以夯实漫平,以适合古人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但屋顶大约还是用茅草盖成的两坡式或四坡式。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长江北岸的湖北黄陂县盘龙城发现了小型的宫殿遗迹。

西周时期奴隶主的宫室制度,据记载要比商代的更为复杂。位于西安市西郊的丰、镐二京,现在已经很少有当时的建筑遗迹余留。但西周王室的老家陕西岐山之下的周原地区,却发现有较多的建筑遗迹。如岐山县的风雏村和扶风县的召陈村等都发现了大片房屋基址,并有制骨和铸铜作坊的遗迹以及大量砖瓦和占卜用的甲骨出土。其中,岐山县的风雏村

 

有一组西周的宗庙建筑。这组建筑群坐北朝南,总面积达一千五百平方米。它的平面布局是:大门前有影壁,通过门道进入前庭,前庭的两侧和后侧都有土筑台阶,分别通向东、西厢房和殿堂。殿堂之后有后庭,中间有过廊通往后室。这组宗庙建筑共有大小房屋二十间。房前还有用鹅卵石铺设的下水道以排水,并有陶水管铺在台阶下,这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排水设施。

西周宫殿建筑的屋顶结构已比商代的进步。一般是先铺芦苇和小木条,再用陶制板瓦和筒瓦盖住屋脊和屋檐。陶瓦的背面都有绳纹装饰,并附有瓦钉或瓦环,以防瓦件在屋顶上滑动。这也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陶瓦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