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虺人文搜索
输入关键词:
推荐: 人文 文化 传媒 土耳其 语言翻译

鲁虺人文搜索说明

人文搜索是一种专门收录人文的工具书。


鲁虺人文搜索。


推荐人文搜索60个。
五笔字根图 阴阳五行 完整的CJK Unicode范围(5.0版)
关于敬辞的一些文史知识 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关于月亮的别称
古代计时常识 文史典籍、目录辞书 中华传统风俗礼仪
古代教育相关知识 古代职官 中国重要神仙表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中国古代地理常识
中国姓氏起源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三十六计
棋经十三篇 中国各朝代名称的来历 中国各朝代名称的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具体说: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务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而为之。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简介   二、秦代开始的公文体制  【制】古代王言为命,秦始皇改命为制。汉代制度:帝命有四,其二日制书。唐朝用于赏罚、大除授、改革旧政、宽赦降虏。宋朝专用于拜三公三省等职和罢免大臣。撰制的官员称为掌制。及元、明、清都有此公文形式。  【诏】昭、告的意思。台皇将古代的令改为诏,凡不属于“制度之命”者,都以诏下达,为人主专用的文书。汉初帝命有四,其三日诏,唐朝避武后讳,改称为制,但唐朝中时还有称诏的。大凡新君即位,都诏告四方,称为即位诏,皇帝去世有遗诏。  【奏】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始皇改书为奏,成为人臣上书于君主的一种专用文书。由秦汉一直到清朝都沿用这个体裁,它的内容大体上有陈述政事,呈献典章仪式,反映紧急事变,弹劾罪愆谬行等。  【议】《尚书》说:“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决定处理事情的适宜方案称为议,议者宜也。最早见于文献的是李斯《上秦皇罢封建议》。到了汉代开始称为驳议。国有大事,必召集群臣进行廷议,如桓宽编著的《盐铁论》记录了汉昭帝召集贤良、文学六十多人为盐铁官营问题展开国策大辩论,即属此类。  三、汉代开始应用的公文体制  【策书】汉朝命令中的一种。《汉书》载汉初帝命有四,首日策书。注:“策者,偏简也。......以命诸侯王公;右三公以罪免,亦赐策。”它的用是由君主自上而下颁布教令,以驱策臣下,当时只用木简写,所以称为策,又与册通。《周礼》:“凡命诸侯及公卿大夫,则策命之。”魏以后称册,隋代用于封拜、哀讳及赠谥;唐代王言有六三日册,立皇后、太子、封诸王,都用册;明、清亦多用于类似的册封,只是册用的玉金银铜的等级不同。  【敕】含有饬、戒的意思。使臣下自觉警饬,在政事上不敢怠惰。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敕者,自上命下之辞。”汉制,天子命令有四,其四日戒书,就戒敕。汉朝新太守上任,皇帝都敕书或相戒约,也用于谕诰外藩及京外官员。汉朝官长对下属,祖、父对子孙也都可以用敕,如《韦贤敕弘自免太常》、《丙吉教敕乳母》、《王尊教敕功曹》等,后汉改为“敕:。南北朝以后,只限于朝廷使用。唐以后奖谕封赠也用敕,和原议不合了。  【铁券】最早见于汉初,功臣受封,由朝廷颁赐丹书铁券。誓词中把对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信任,比作泰山、黄河一般的永恒。特别是唐代,藩镇割据,骄横跋扈,朝廷怕他们反叛,都赐以铁券,文里言明,虽有重罪,皆可赦免,以笼络他们,铁券的形状如同覆瓦,字用金屑填写。唐以后废除。  【棨】汉代的“传信之符,”即今天的护照,名为棨。用缯帛或刻木制作,分成两半,在骑缝处书写,各持一半,出入关时验看,合得对才准许放行。后来发展为两联单,其一为存根,直到清朝职官就职到任,部中发给执照,亦称文凭,实际上也是护照之类。  【章】汉代定礼仪有四品,其一日章,有时也称上章,是用于谢恩的文书。到后汉时,间或用于论事进谏或庆贺。魏晋迄隋唐一直沿用,到唐代以后才废除。  【表】与章性质相同。汉代开始用于陈情。东汉以后,凡属于论谏、劝请、陈乞、待罪、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辞(官)解(官)、陈谢(谢官、谢赐)讼理、弹劾等事由,唐宋迄清代,只用于陈谢、庆贺、进献。此外还有军事失败后的降表、大臣薨逝前的遗表。  【封事】汉代的章奏都不封口。只有奏陈秘密事项,防止泄漏,才用黑色口袋,贴上双重封条呈进,称为封事。唐代仍用于秘密的进谏。杜甫诗:“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遇有进呈密事,连觉也睡不着了。这种封事体裁,元明以后就少见了。后世的密奏、密呈,都是封事的一类。  【疏】下情上达叫做疏上,疏是疏通的意思。也是自汉朝始创的文体,实际上即是奏的一类。唐宋到清代都有这一文体。后世又以奏疏为群臣论谏的总名。但私人书信中也有用疏的名称的,如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状】陈述的意思,分条列举事实上言于皇帝,又称奏状。始创于汉,一直沿用到宋代。唐代近臣上书言事用表,也有时用状,两者的区别是表讲究文采,状比较质俗。宋代用奏状,元代各部对尚书省、明代县上府州等皆用申状。明代县上府州等皆用申状。明代应天府、太常寺、翰林院等上各部的文书又称呈状。  【奏记】汉制,下官言事于上级用奏记,如《后汉书》陶谦上奏记于朱隽。这是汉魏时代的一种公文,也称为贱。  【白事】告明其事,汉代所用。也属于奏记一类。  【露布】有四种作用:一、汉代皇帝制书用玺封,但赦令赎令均露布下州郡,《文心雕龙》所谓“露版以宣众,不可使义隐”;二、公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缄封的都称为露布,是别于封缄而言的;三、汉末也把军中檄文称为露布;四、北魏迄唐代,用兵获胜向上奏捷的文书也称为露布。  【牒】《说文》称为札。汉代始创,又名签,六朝时有之。唐代下达上的文书有六种,其第六种称为牒。有品秩的公文均用牒。明代诸司之间公牍。清代佐贰官及学官行府、州、县皆用牒。近代外交公牍中还保留了牒的名称,如通牒即照会。另有最后通牒(哀的美敦书)。  【贱】(本段内贱的原字为牒的左半字与贱的右半字组合,因电脑打字打不出原字,权用贱字代替,下同)亦作笺、贱表。如东汉时,上书皇后、太子、诸王多用贱记。又称奏笺,用于郡将(如黄香奏笺于江夏)。魏晋以后只称贱。偶尔亦有以上行下用贱的。明清两朝,只用于上书庆贺皇后、太子。  【诉状】呈诉的文书。自汉以来皆有之。唐及五代或称折状,其格式格式与奏状相同。宋以后只称状,入民国后,状的种类有奖状、委任状,并成为法院专用文书的一种。  【辞】讼狱供招的文书称为辞,自具口供则称为自列。司马迁《报任安书》:“拳拳之忠,不能自列。”但唐代《百官志》列为六种上达文书之一(表、状、贱、启、辞、牒),即不管是否为诉讼文书,都可称为辞。   【章程】今人称章程,有规章制度的意义。汉人则专指工程格式而言。  四、魏晋时代开始应用的公文体制  【贱命】授官的文书。《世说新语.栖逸》:“既有高名,王丞相(导)欲招礼,故辟为府掾。得贱命......。”  【赦文】赦释为舍。史书上经常提到赦书的话,但流传下来的赦文最古的只有魏文帝《赦辽东吏民文》。凡赦大都由于其情节可怜悯,或者事实之可疑,或者因为合于所谓三赦三宥八议之列,所以赦免。后世有大赦之法,为文昭告四方,赦文的体制就产生了。也有人称之为“德音”。但唐代戒励风俗的帝王诏书也称为德音,所以德音与赦文实为两事。唐宋以后凡有赦免,都要行文。民国用赦令。  【启】晋人以启为上言于元首的文书名称,如山涛《举崔谅等可补吏部郎启》荐举“非但正已,当肥正人”贤才,即有名的《山公启事》。宋齐梁陈都沿用这一体裁。明代臣下言事于太子、诸王称为启本,程式与奏本同。  五、六朝时代开始应用的公文体制  【贺表】国家遇有重大庆典,臣子献文颂贺,使用这种文体,多半是四六骈文,始见于六朝,唐宋以后仍然沿用。  【列辞】人民讼狱陈列之辞,一般都比较俚俗,刘勰所谓“列者,陈也。陈列事情,昭然可见也。辞者,舌端之文,通于己人。”  【签】见《文心雕龙》:“议政未定,故短牒治谋,牒之尤密,谓之签。签者,纤密也。”(《文心雕龙.书记》)大概相当于奏记的一种。  【牒状】讼辞。《魏书.源贺传附源子恭奏日:‘徐州表投化人许团并其弟周等,究其牒状,周列云己萧衍黄门侍郎.....。’案牒推理实有所疑。”南朝称为牒诉。见孔稚圭《北山移文》。  【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北齐书.傅伏传》:“周克并州表投化人许团并其弟周等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即给告身,是沿南北朝的遗制。后又称告词,是浩的别名。皆给以符,称为告身,是沿南北朝的遗制又称告词,是诰的别名。唐时以后,官爵冗滥,有空白告身,随时可填人名(《资治通鉴》二一七唐至德元年载)。明王世贞《委宛余编》:”唐时将相告身用金花五色绫纸,至宋则用织成花绫,以品次有差。:又:“至国朝,考最始给予一品至五品皆诰,六品以下敕,花殊异。”  六、隋唐时代开始应用的公文体制  【发敕】唐朝制度,废除或设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授予、免除六品以上官职,皆用发敕。   【敕旨】旨,意也。唐代百官奏请朝廷施行的政务,竽帝批答用敕旨。后来又称旨。自唐迄清,历代都用此名称。  【敕书】唐制,皇帝行文臣僚,凡慰谕公卿,诫约朝臣者称敕书。  【敕牒】始于隋唐之际,除授百官,由门下省政事堂草拟文书经中书舍人进奏画敕字,然后政事堂出牒公布于外,所以又称敕牒。宋元沿用此体。又据《资治通鉴》二一O唐景云元年:唐制,封授三品以上官称册授;五品以上称制授;六品以下称敕授。  【德音】唐宋两代,在诏敕之外,还有德音一体,用于颁降恩惠,如同后世所称的恩诏,旨在戒励风俗。   【批】从唐代开始,公牍才有批。唐以前只用于私人书信,保王羲之《敬伦帖》末尾书“羲之批”。唐代君主对大臣疏奏的答复称为批,又称为批答。但自从唐太宗答刘泊之后,皆由词臣代为执笔。唐玄宗曾设置翰林待诏。掌四方批答。唐朝有给事中的官职,他的责任是对诏敕不便于下达的,涂窜而奏还,称为“涂归”。下级对于上官的符牒,不便实行的也可以批了意见退还原件,但须是敢言的循吏。后来官府对下级机关的禀启,也用批或批示答复,以迄民国。  【判】唐人集中多判词,文章用骈俪体。唐代贡举有明法科,考身、言、书、判四事。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二《典故沿革》:“大率唐人风俗,自朝廷下至郡县,决事皆有词,谓之判。   【堂贴】唐代中书省所下宰相判事文书。  【榜子】唐人用于奏事、通谒。唐陆贽有《榜子集》。这是大臣入觐皇帝时用以奏事的一种文体。宋人称为札子。唐人亦有将有将布告称为榜子的,见《太平广记》四九一所载李公佐《谢小娥传》:”岁余至浔阳郡,见竹户上有纸榜子,云:‘召佣者’。”  【榜】用木牌悬挂揭示的文书,通作榜。唐宋两朝节度使初任命,用敕收出示晓谕管内官吏、军人、僧道、百姓、称为“布政榜”。元以后废。宋代亦用于救茺恤民,如拉熹《劝立社仓榜》;或用于保护文化古迹,如朱熹《洞学榜》。宋代又有“揭示”,用天征赋徭役,后世宣布地方公款收支用“揭示”,韦源于此,清代又有应个人或团体的请求而发的保护权益、维持秩序的布告,称为“给示”,由官署或呈请人公开张贴。   【咨报】唐代学士院上中书省的公文称为咨报,见宋江少虞《宋朝事料类苑.词翰书籍》:“若百司申中书,皆用状,惟学士院用咨报,产如札子,但当值学士一人押字而已,谓之咨报。此唐学士旧规也。”  【笺启】唐人以笺启为上行文之一,任记室的文人多擅长此文体,大都是四六骈俪。  【关】本义是由此以达彼为关,唐代诸司之间自相质问所用的公文体裁之一。宋明仍沿用,清代只有正印官(从布政司到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对佐贰(通判、州同、县丞),都司对于府、州、用之。民国后废。  【刺】本义为达,见《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陔余丛考》说:“古人通名,三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即今之名片。但作为公文的一仃不知始于何时。唐书《百官志》上说,诸司相质的文书。除关文与移文而外,尚有刺文,但程式无考。  七、宋代开始应用的公文体制  【诰命】自宋代开始,凡是文武官升迁或改任职秩,内外命妇的除授及封叙赠典,均用诰命。明朝制度,三年考绩褒扬美德用诰,洪武间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清朝仍沿用此制度。这种诰命、敕命的的文字,是预先撰定的四六文体,有固定格式,按品级填写。   【御札】札,木牍。《中庸》“方策”注:”简、札、牒、毕,同物而异名,札木简之薄小者也。”宋代开始成为公文的专用体制,中书省掌宣封命令,如布告、登封、郊祀及发布君主重大号令时用,性质同于诏令。  【敕榜】宋代君主诏令的又一体。用于戒饬、勉励百官,晓谕军民。  【答子】答与意义相通,用途稍不同。宋代答子有三种用途:一是群臣百司上殿奏事,有时用答,相当于唐代的榜子。《宋史.范质传》:“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答子进呈,......由是奏御多,始废坐论之礼。”第二种用途是下官上书于上官,如王十朋与赵安抚《乞降祀上虞帝舜庙答子》。第三种用途是上行下的文体,中书指挥事,凡无皇帝降敕的称答子,和唐代的“堂帖”相类似。诸路帅司指挥所属部下也用答子。  【故牒】故牒为上司达于下级的文书,自宋迄明清皆有之。故牒二字原用于结尾,意为“特此下牒”,后转化为专用公文名称。  【公牒】宋朝六部之间互移文用公牒。  【咨】宋代始用于学士院,初尚不拘形式,略书数语犹如简帖。日久由简而繁,面为和移、牒同样重要的文件。元明清三代地位相等但不属于同一系统下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往还,相反,地位相等的敌体机关则用公函而不用咨。  【呈状】宋代开始使用的一种上行公文。明代应天府及太常寺、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光禄寺、太仆寺、提刑、按察司上各部用量状。清朝只称呈,经历、知县、县丞、主簿上书于知府用此文体。民国仍沿用。  【申状】申,伸义,含有申明冤抑和舒陈曲衷的意思。宋时列为公文体制。是下级对上级的指挥措施有不同意见的申述,称为申状。如朱熹知南康军时,反对安抚转运使使衙转颁尚书省答子关于将南国移治湖口的牒文,写了《申免移军治状》,备陈四项于民有害于官无利的理由。元时各部对于尚书省,明时县对于府州、各州对于府以及按察直隶府州上六部皆用申状,请改称申文,民国废。  八、元明两代开始应用的公文体制  【答】元朝中书省下行文书,明朝改为答付。各军都督府对于各卫指挥使,六部对于各衙门,布政使对于所属衙门行文时都用答付。清。只称答,民国废除。  【敕命】明代命官,用敕不用诰,洪武二十六年定六品至七品官的任命,皆授敕命。《清会典》仍沿用此制度。   【下帖】明知州下行文书用下帖,清废。  【告示】上级指挥下级用示。明代官厅张贴在道路的对于人民昭告事项的文书称为告示,清仍沿用,民国改为“布告”。  【牌面】元代公文名。一为由朝廷发给作为出差的凭证,驿官及差寂凭以给马的文书。《元史.兵志》:无牌面而给马,或有牌面而不给者,皆罪之。二为元代发给有功者的奖牌,谓“降宣敕牌面”。  【勘合】旧时文书加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查验骑缝半印,作为凭证。明代用于边戌调遣,有调军勘合和军籍勘合。,清代官吏使奉差出京沿途用驿站马匹,须查驵邮符,亦称勘合。文官府文簿,编立字号,由上官用关防盖半印。称勘合文簿。   【照合】始见于《宋史.河渠书三》,元八年十月:“丙辰,张商英又言:‘......乞取索照会’。”至明始以会为公文书的名称。清朝使用于官厅间文武不相隶属的双方,有甲、乙两式。官阶相等用甲式,日期用墨写,称为“墨笔照会”;官阶悬殊,上对下用乙式,日期用朱写,称“朱笔照会”。亦以甲式用于对外国公使、领事。民国只有外交文书用照会。  【题本】明初诸司有急切机务,不得面陈者,许具题本投进。清代沿用至光绪末年改为奏本。   【揭帖】元代公布政收支帐目的文书,明代正式作为文书之名。陈眉公《闻见录》载:“累朝以来,凡有密奏及奉谕登答者,皆称为揭帖。......以文渊阁印封缄进御,左右近侍莫能窥也。”似乎只有阁和能使用。但海瑞知淳安时,曾向巡按鄢懋卿上揭帖,揭露其出巡州府,供给奢侈,糜费里甲,怨口嗷嗷,是又不限于大臣可用。晚明又演变为露简公启。  【咨呈】始于明代,凡六部行文五军都督府,各处承宣布政使司行文六部,清各省布政按察上六部皆用咨呈,民国初也曾用过,旋废。  【牒呈】始于明代,应天府上都司布政司,各府上十卫指挥使按察司,按察司上布政司用之。清代各府行按察司,直隶州知州行知府,府、州、县佐贰官行府、州、县等亦用牒呈。民国废。   【牒上】仅明代有此体制,凡各处守御千户所兵马指挥上各府,皆用牒上,其式咨呈略同。  【参评】长官告属吏的文书,类似古人的“教”明人偶尔用之。  九、清代开始应用的公文体制  【谕】告之使晓谕也。最早见于《左传》。汉高祖有人关告谕,但其文已佚。清制,皇帝特降的命令为谕,由于臣下奏请而批复的文书称为旨。用于晓谕中外及京官自侍郎以上、外官自知府总兵以上的黜陟调补,统称上谕。长官告其属吏也称为谕,民国机关仍沿用。   【堂谕】清代州县衙门审断案件需当场提出处理批示,称为堂谕。民国初年各县知事审断轻微案件仍沿用。后废。  【札】原义为古代写字的小木片,清代上级官厅对下级官厅行文饬事、委办和督催所用。  【牌】清代用于下行的公文。各部行道府以下、府行州、州行县的文书都用牌,又称行牌牌文。  【揭】用于道、府、、县纠参(弹劾)所属官吏。  【详】清代始用,副将以下行提督、参将以下行总兵都用详。又下级官对上级官的报告称为详。民初曾一度采用。  【禀】古代受命为禀,见《尚书.说命》:“臣下罔攸禀命”。后来以下对上白事为禀,有失原意。清代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报告文书用详文,有时不便或不必见于详文者用禀帖。《儒林外史》第五回:“汤知且把这情由细细写个禀帖,禀和按察司”,可资参考。人民向官厅陈述事件也用禀帖。   【折】叠也。把所写的文书折叠,以便向上递送,所以称为折。清代下官向上级有所陈述者用手折。言于元首用奏折。  【谕帖】清代长官对下属六房书吏有所训示时所用,又称为传谕。  十、民国时期应用的公文体制  民国的公文几经变革,最后总结为十种,其中有沿前代名称且用法相近的,如今、咨、批等。本节为了说明这一时代公文体制的特征,以窥全貌,故未予省略。   【令】中枢机关及省以上机关公布法令、任免官吏有所指挥时用令。民国元年公布的程式中。令有七种:大总统令(法律令、教令、条约令、预算令、任免令),院令,部令,委任令,训令,指令,处分令。民国三年又分大总统令为策、申告、批四种。一九二九年除保留训令、指令另为二体外,其余统一为令。  【训令】旧政权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主动下行的指示性文书,通常是“合行令仰知照,并饬所属一体遵行”广泛发送的通令。民国三年曾规定国务卿面奉大总统谕与部院行文书,以“封寄”或“交片”行之,与各地最高级官署行文亦用封寄,后废。   【批令】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呈报或靖示具体问题的批复文书,用指令。无论有无意见,每件均有指令回复。虽然无意见,亦批“呈悉。此令”或“呈件均悉,件存。此令”。民国初年限于大总统或上级官对下级官有所指挥用指令,而上级官署对下级官署或职官用经。民国三年,又规定“批令”,用于大总统裁答各官署之陈靖事项。  【布告】对于公众宣布事实或有所劝诫时用之。民国初年,官署对于人民的宣告事项用“下达”。一九二七年改布告为通告。  【任命状】任命官吏时用之,官吏计有特任官(中央大员)、简任官(厅长、专员之类)、荐任官(县长之类)、委任官(科长、科员之类)。   【呈】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院对于国民政论,或各院所属机对各该院,其他下级机关对于直辖上级机关,或人民对于官署有所陈清时用之。又机关内部下级对上司有所申请则用“签呈”,相当于今日之内部请示报告。民国三年,曾规定一种“咨呈”,用于各部院和各地方最高官署向大总统府政事堂行文。又规定下级官署或职官对于上级官署或长官(以及与之相等的官署或职职官)之陈清报告用“详”或“密详”行文。各地方最高官署对于各部院之陈请报告,以“咨陈”上行,来文用“咨”。一九二八年六月废除“咨呈”、“密详”、“咨陈”,统一为呈。   【咨】同级机关公文来往时用之。  【公函】不相隶属的机关(包括非同级)来往公文用公函。亦可用于官署对于人民或人民团体间的来往。  【批】各机关对于人民陈清的事项,分别批准或驳回时用批。  【代电】为遇有急事尚不须以电报传达时,不论上行、平行、下行均可用“快邮代电”,此项文体格式力求简单。为公文之一创格。 解读老黄历--节气年神汉典老黄历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含义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中国民间常用俗语大全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份的常见别称 全國各地車牌號碼查詢表 数学符号表
手上一份一九六六年國家標準數學符號(試行草案),另有一部日著中譯本一九八四年第一版數學百科辭典(有蘇步青題詞)。一九六六年國家標準,時間是較早,但也可用夠用。除非數學專業。就此錄於下面:一.算術與代數符 號


意 義

備 註

加,正號

減,負號

×或·

字母和括號前乘號可略

÷或-或/

等於

不等於

恆等於

小於

大於

小於或等於

大於或等於

<<

遠小於

>>

遠大於

約等於

成正比

:

ac

a的c次方

C為上標,不限正整數

平方根

n

n次方根

n標在√上方缺口中

±

正或負

±

負或正

將“±”倒寫

| |

絕對值

複數為模

!

階乘

(mn)

m個元素中取出n個元素的

不同取法的總數

m在括號中間上部

n在括號中間下部

總和

總積

小數點

. .

循環小數循環節號

標在小數點後數字上方

i

虛數單位

i2=-1(2為上標)

Re

複數實部

Im

複數虛部

arg

複數幅角

共軛複數

標在複數上方

百分比

無窮大

()

圓括號

[ ]

方括號

{ }

花括號

~

數字範圍

二.幾何符 號

意 義

備 註

AB

自A至B的綫段

也表示綫段長度

平面角

°

π

圓周率

三角形

平行四邊形

一个上方向右倾斜的小平行四边形

垂直

平行

相似

全等

因爲

所以

三.函數符 號

意 義

備 註

sin

正弦

cos

餘弦

tg

正切

ctg

餘切

sec

正割

csc

餘割

sinmx

正弦的n次冪

m為上標,其他類同

arcsin

反正弦

arccos

反餘弦

arctg

反正切

arcctg

反餘切

arcsec

反正割

arccsc

反餘割

sh

雙曲正弦

ch

雙曲餘弦

th

雙曲正切

cth

雙曲餘切

loga

以a為底的對數

a為下標

ln

以e為底的對數

lg

以10為底的對數

e

自然對數的底

ex或exp(x)

以e為底的x 的指數函數

ex中x為上標

f(x)

x 的函數

Γ

Γ函數

四.微積分符 號

意 義

備 註

lim

極限

收斂於,趨於

lim

下極限

lim下加一橫

  

lim

上極限

Lim上加一橫

sup

上確界

inf

下確界

max

最大

min

最小

△x

x的有限增量

df(x)/dx

f對x的微商

也可f′(x)

dnf(x)/dx

f對x的n階微商

也可f(n)(x)

((n)為上標)

∂f/∂x

f對x的偏微商

也可f′x(x為下標)

∂m+nf/∂xn∂ym

m、+、n為上標

先對y作m次偏微商

再對x作n次偏微商 

也可f(m+n) xnym

((m+n)為上標

xnym為下標)

df

f的全微分

∂(u,v,w)/∂(x,y,z)

u,v,w對x,y,z

的函數行列式

∫f(x)dx

f(x)對x的不定積

∫baf(x)dx

f(x)由x=a至x=b的定積分

b標於“∫”的右上方

a標於“∫”的右下方

F(x)|ba

F(b)- F(a)

b標於“|”的右上方

a標於“|”的右下方

∫∫f(x,y)dxdy

f(x,y)在集合S上的二重積分

∫∫下方標註集合S

δx

x的變差

五.向量與矩陣符 號

意 義

備 註

a和→a

向量

印刷用黑體a

手寫a上方加右箭頭

|a|

向量的模或長度

注意黑體a

a·b

標量積

注意黑體a
、b

a×b

向量積

注意黑體a
、b

Gred φ

φ的梯度

∇φ

Div a

a的散度

·a(黑體a)

Rot a

a的旋度

∇×a(黑體a)

□u

達朗貝爾算子

△φ

拉普拉斯算子

也可△2φ(2為上標)

|A|

方陣A的行列式

A-1

非異方陣的逆方陣

-1為上標


幾處雙行合一版式的符號沒處理好,請版主代爲處理。

民间行业祖师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图(简图).历来对汉字的规范变形改革是为了易学易写.
自秦始皇统一6国对各国繁杂文字进行收集统筹归为一体之后,李斯又将大篆(金文甲骨文等)几何图形化.汉刘邦诛秦灭楚立国号为汉,又将文字隶书化.到唐高祖席卷八荒国号未封之时又将隶书楷书化.自唐朝以后我方水土一直不宁.
  是文字带来的灾乱吗? 与文字改革含义模糊化有关.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为什么我们不把它揭开呢?难道还让它纷乱神秘下去吗? 熟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一切奥妙的由来都是不知其原理的原故.因之.我们当携手共同来重新汉字.
圆周率——π小数点后20000位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
百花类别名大全 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对照表 标点符号用法
古代文化常识 四角号码检字法学习点滴 明代八股文欣赏
周作人论八股文 最著名的游戏八股文-启功本篇引自《西堂杂俎》。《制艺丛话》刻本,漏掉了一股。我藏有一册抄本,全是《西厢记》句子为题的,作者都题唐寅,可疑是伪托的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清)尤侗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以上破题)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以上承题)
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静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人思焉。(以上起讲)
有如双文者乎?(以上领题,亦称出题)
最可念者,啭莺声于花外,半晌方言,而今余音歇矣。乃口不能传者,目若传之。(以上第一股)
更可恋者,衬玉趾于残红,一步渐远,而今香尘灭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以上第二股)
惟见盈盈者波也,脉脉者秋波也,乍离乍合者,秋波之一转也。吾向未之见也,不意于临去时遇之。(以上领题,亦称出题)
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属。或者垂眺于庭轩,纵观于花柳,不过良辰美景,偶而相遭耳。犹是庭轩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扬,忽徘徊其如送者奚为乎?所云含睇宜笑,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虽使觏修于觌面,不若此际之销魂矣。(以上第三股)
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深院,掩泪于珠帘,不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惟是深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者。虽使关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以上第四股)
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转者。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此为第五股)
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恨其余此一转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以上第六股)
噫嘻!(以上过接)
招楚客于三年,似曾相似;(以上第七股)
倾汉宫于一顾,无可奈何。(以上第八股)
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撩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也,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以上收结)
《汉语现象论丛》启功著中华书局
古今经典绝对妙对
趣联故事 灯谜知识入门 中国楹联起源论略
中国画术语小解——说法篇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 艺术欣赏引论: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始终是一种感性活动过程,艺术批评则是经过感性活动而达到的理性认识,其结果是一种理论形态;
  
      艺术欣赏活动带有显著的个性特点和主观随意性,艺术批评虽然也带有个性,但它应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是一种美与丑的普遍的社会标准。  
  
      二者相互区别而又密切联系。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实践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理论升华。
千字文 灯谜知识入门
中国字画小常识 围棋入门(完整版) 图十二:白方下“A”处可吃掉黑两子,黑方下“A”处可吃掉白四子,真是“步步紧要”。
但如果白吃黑子就属于正常的吃子,没有什么解释的必要,但黑吃白呢?这就属于我们要讲的内容,“反提”。


图十三:黑方吃掉了白棋四子,但这种吃子的意义似乎并不太大,而本身由两子的危险,变成了三子。


图十四:白方又把黑方吃了回来,这种反提所吃的子,比原来的多,这涉及到“目的概念”,在这一课里就不讲这个问题了。 练习题


一、轮到白方下子,提掉黑方三子不成问题,下一步黑方能提白子造成“反提”吗?请摆出顺序和变化。


二、轮到白方下子,能吃掉角部黑棋三子,但黑方的反击手段是什么?



三、白方下在什么地方吃掉黑两子,黑有什么反击手段,白方又有什么着法?可运用“反提”技巧。




四、白棋先走的变化如何?
黑棋先走的变化又如何?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稍稍超出范围,但为了以后学习的需要必须提出来?
练习题答案


图 1



一、正解图
图1:白方可在1位吃掉黑方三子,这仅仅是一个过程。



图 2



续正解图
图2:在一题中提出的问题,在这里有了答案。黑方运用“反提”的手法马上又可以吃掉白四子。



图 1



二、正解图
图1:白1可吃掉黑棋三子这是看一眼便知道的简单事情。



图 2



图2:黑棋可以运用“反提”的手段,马上提掉白方两子。



图 1



三、正解图
图1:白方只有走1位,才能吃掉黑方两子,黑方也只有在此处突出,黑2位吃掉白一子谋生。



图 2



图2:白于3位终于吃掉了黑棋三子,这可能是非常有趣的“打一还三”。这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黑方也有手段。



图 3

四、正解图

正解图 1



图1:假如黑棋走,可在1位吃掉一白子,这道题的正解比较难,黑方和白方的应法也不一样,这是第一步。


正解图 2



图2:但是白2又可以全歼黑方五子,此题难度稍大,这个图形以后还要讲。白方弃掉一子,却换得了能吃掉黑方五个子的条件,真是高明的技巧。


正解图 3



图3:黑3反过来又可以吃住白一子,请看答案图三,这个题下面还要讲。但黑3的“着法”要注意,这虽不叫“反提”但却属于这个范围。


正解图 4



图4:假如白棋先走呢?
白方虽可在1位提黑四子,但不好。角里的变化很有意思,白1虽能吃掉黑方四子,但是以后还有变化。


正解图 5



图5:黑2又在紧要处吃白,虽然没有把白子吃起来,但白方已无生路。


正解图 6



这道题对于读者现有的知识来说,所提出的问题难一些。(见图3)这个图里黑1的打吃,似乎是吃住角上的一个白子,其实并不然,这里有手段,请接看图7。


正解图 7



在图7里,白方出人意料地在“1”位处吃,看起来黑方只要在A位“提子”就可以了,其实并不然,下一课再讨论这个问题。 第八课 打劫

初学者学完本课,便可以下棋了,不论下的水平如何,但毕竟可以独立对局了。如果不懂得“打劫”,那么对局就要中断,据统计,每十盘棋中有七盘棋离不开“打劫”,而初学者大多喜欢激烈的攻防战斗,几乎是盘盘有“打劫”。
那么,什么是“劫”呢?

图一



图一:双方战斗十分激烈,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黑白双方都把对方的棋子围住,这种局面如果轮白下,可以在A位吃掉一个黑子;如果轮黑下,可以在B位吃掉白子,此时此刻轮到白棋下子。



图二



图二:白方在上图A位处吃了黑子,解除了黑方的手段,但是,黑似乎也可以在本图B位,再吃回白子,白又可以吃黑,双方如果这样轮流下去,棋局便无法进行了……。怎么办呢?
围棋规则对打劫是这样规定的,在对局的某一方刚刚提过对方一子,而对方又可以提回一子的情况下,对方不能马上回提,要在别处也下一着,使对方跟着在别处也下一着,然后才能回提。



图三



图三:这是最简单的“劫”,也叫“单片劫”,其价值比较小。但是“劫”的内容繁多,其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相当复杂,当今的高段棋手也为之“头痛”。虽然我们只在此课中介绍简单的部分,但要求大家一定重视它。



图四



图四同图三的形式都是打劫,双方都在争夺A点,但两图的内容却不一样。图四中的A处关系太大了,若黑“劫”胜了。可在B处吃白两子,如白胜了,可在B处吃黑一子,来回的出入是惊人的。



图五



图五:“劫”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此图中A位也能产生“劫”。



图六



图六中A位的争夺,关系到死活,A点对于白棋,事关重大。 图七



图七:白棋的两个子已经死了,白方如果在A位跑,无疑黑要下在B位,那样白方损失更大,但是在打劫的时候却有所借用。根据规则规定“提”一子后,对方在可以回提的情况下不能马上回提,要先在别处下一着,待对方应一手之后再回“提”。那么在别处打劫的时候,图七中的“C”和“D”便是绝好的“劫材”,顾名思义“劫材”就是“打劫”的材料。


图八



在“打劫”的过程中白方走了图七的C位,则变成了图八的形状,图八中的黑方如果在B处提掉白方两子,白方可在“劫”的地方“提劫”,黑方如果消“劫”,白方可在A位提黑两子,以此来作为补偿。


图九



图九中的A位也是“劫材”。这便是打劫的全过程。伴随着“劫”的产生,“寻劫”、“打劫”“消劫”,可以使一盘棋有顺序地完成,以免中断。


图十



图十:这场劫争相当激烈,黑方1位提掉了白子,白三子四分五裂,处于危险状态。白走在2位“寻劫”,黑方怎么办呢?如在A位“消劫”,白方8位打吃,黑右边损失是很大的。因此,黑棋走3位,白方走4位又提回“劫”,黑5位“断”,要吃右边的棋,白6并不同意这种交换,黑7又提回“劫”,白8打吃二子,黑9“拐”下来,白10位“提劫”,黑11又“寻劫”,白12打吃黑两子,黑13提回劫,白14吃提5、11两个黑子,黑方15位“消劫”。
这是初学者打劫的实战例子,当然,在打劫中作为“开劫”的一方要算好劫材,做为“应劫”的一方也要取得一定的实利而“打劫”。在“打劫”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吃亏的劫材是十分重要的。


图十一



图十一:围绕着“劫”的争夺,双方绞尽了脑汁。
黑1“提劫”,想吃掉白方五个子,白2从上方企图联络救援,黑下在3位态度十分坚决,切断了白的退路。白4又“提劫”,黑5冲,着法严厉,白6挡住,黑7“提劫”,白8冲,黑9挡,白棋实在没有适当的“劫材”就在此处断掉。黑方终于打胜了“劫”,在11位“消劫”。白12在此处打吃黑棋。这里的战斗暂不要去评论,但可以看到黑棋要吃掉白方五子的决心,从“打劫”的角度上去讲,是成功的。

初学者一般对打劫敬而远之,但是学不会打劫,或打劫技术不高,就学不好围棋,若熟练地掌握好各种打劫的本领,就会觉得打劫是非常有趣的,围棋之所以吸引了好些爱好者,“打劫”是吸引人的缘故之一吧!

练习题

一、黑先
在这个图形中还能不能对白棋的眼位进行威胁?


一题图



二、黑先
学过死活的读者可以看得清楚,黑方角上没有两个真眼,想想办法,还会不会有生路?
黑方须利用图中的劫材去打劫,以使这块黑棋逃出虎口,请大家在二十分钟内答出答案。


二题图

练习题答案

一题答案



参考图



参考图的走法是错误的,黑如走在1位,对白棋是没有什么威胁的,因为就算白棋不走此处,黑棋也不能下在A位,如下在A 位,白方会毫不客气地在B位把黑全部吃掉。黑1是不动脑筋的坏棋。


正解图



正解图中黑1的走法是利用“打劫”对白棋给以致命的打击,假如白屈服地在A位粘上,这块棋就死了,否则就只有打劫。

二题答案


参考图



黑走1位是不行的。白棋在2位打吃,黑在3位接住,白在4位粘上,黑方失败。


正解图 1



图1:黑方利用“打劫”谋求生路,是最善的着法,黑1“扑劫”白方2位“提劫”,这时就要靠劫材来决定这一局部。


正解图 2



图2:黑3这一着是经过十分钟左右的计算得出的最佳“妙手”。
白不论从A位还是B位打吃,黑方都去“提劫”(这里有劫材的关系)


正解图 3



图3:这时劫在黑方手中,白方也必须要“劫”,白在1位有“劫材”,黑只能在2位粘住,这种地方“劫”只能打胜,若粘住,白在2位提吃一子,被包围在里面的黑棋依然死棋。


正解图 4



图4:当白又“提劫”时,黑1冷静地卡打,白棋只能2位提,黑方提劫,白方没有“劫材”了,黑方漂亮地吃白两子做活。

课间休息一下



围棋礼仪与弈德

  围棋是一项高雅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因此,围棋的精神、品格对于棋手来说尤为重要,下棋的人首先要讲究弈德,在棋艺进步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品格与修养。


一、礼仪

  1.猜先的礼仪 对局前猜先时,下手方应请上手方抓白子,自己则取出1枚(或2枚)黑子,表示白子若是单数则已方执黑:若是双数已方执白(取2枚则相反)。比赛前的猜先,则应由卫冕者、段位高者、年长者来抓子。

  2.黑棋的第一手应下在右上角。 此礼仪来源于日本,黑棋的一手棋如果是占角的话,则应下在右上角,把距离对方右手最近的左上角留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3.对局前下手方应主动整理棋具。 在日本的大比赛、甚至是挑战赛对局前,晚辈、下手方、挑战者都主动用白布擦拭棋盘,以示敬意和学习的态度。


二、弈德

  1.参加比赛不应迟到,迟到是对对方很不礼貌的行为。

  2.对局前,双方应握手,或点头示意,以表尊重。

  3.下棋时,坐姿应保持端正、不要歪坐。

  4.思考后手再拿子、不应抓子、翻打或玩弄棋子。

  5.下棋时应轻拿轻放,不应用力拍子。

  6.尽量不要推子。

  7.落子无悔。

  8.对局时不应在席间与他人说话,更不应边评边弈。

  9.对局时不应吃东西,尤其是带响声的食品。

  10.对局时不应有用力敲打折扇、自言自语等干扰对方思考的行为。

  11.对局时应节制吸烟。 在目前中、日、韩的职业比赛上,已分别制定了一些禁烟的措施。如赛场内不许吸烟,或如果对手不吸烟,则应该征求对手的意见等。

  12.对方思考时,不应随意离席、走动、或是观看他局。

  13.对局时,对手因故离席,回来时自己有告诉对方棋下在哪里的义务。

  14.“胜固欣然、败亦喜”。局后,双方应复盘研究,切磋棋艺,谦逊待人,增进友谊。胜方切不可沾沾自喜,败方更不应拂袖而去。

  15.局后,双方应收好棋子、整理好棋具方可离席。

  16.不下赌博棋. 收官的技巧

第一章 官子的种类和收官的原则

一、官子的种类


官子只有三种类型:

1.双方后手:无论哪方下都是后手。

2.双方先手:无论哪方下都是先手。

3.单方先手:一方下是先手,另一方下是后手,又叫作逆先手。

无论哪一种官子,首先都必须对目数有个初步认识,否则无法计算官子。 二、目数的计算
围棋的最终胜负是以双方各占地域的多少来决定,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占到交叉点超出180.5个的一方为胜方。(不考虑黑方贴子)
占领交叉点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棋子本身占据;另一种是用棋子围出地域来占据。
棋子围出地域的交叉点叫作“目”。目的数量叫作“目数”。
图 1



(图1)黑方所围出的地域(空)共有14个交叉点,计作14目。


图 2


(图2)黑方所围的地域(空)内有19目。
另外,在对局时常常有提子的问题出现,这提子的交叉点如何计算目数呢?
提掉对方一子,对方棋子所占领的交叉点就少了一个,而我方则多了一个。因此,每提掉对方一子或对方有一死子时,就应加算1目,也就是说,等于2目。


图 3


图 4



(图3)黑1提掉白一子后,这一小块棋共有4个交叉点,再加上提掉白一子的1目,共计5目。
(图4)黑1提掉白三子,这一小块棋共有3个交叉点,但提白三子要加3目,共计6目。
图 5

(图5)黑空之中有三个白死子,是6目,再加上16个交叉点的目数,共计22目。

图 6


(图6)黑方所围交叉点共142目,加上六个白死子是12目,再加上四个提X子是8目,总计142+12+8=162目;白方所围交叉点是136目,加上三个黑死子是6目,再加上三个提X子是6目,总计136+6+6=148目。
黑方162目-白方148目=14目。
这局棋的结果就是黑胜14目。
当我们初步认识了目和目数之后,就可以以此来衡量官子的大小了。
除去目数的计算,在进行官子分类之前,必须区分官子的先手和后手,这样才能确定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官子。
先手官子即是除去了本身这手棋的利益之外,对方若不应时,它兼有下一着能取得更大利益的手段,所以对方不得不应。
后手官子即是除去本身这手棋的利益之外,对方即使不应,它也没有下一着的第二利益,所以对方可以不应而它投。 三、双方后手
无论任何一方下在那里都是后手的官子,叫作双方后手官子,是三类官子中价值最低的一种。

图 7


图 8



(图7)黑1、3扳粘后,白棋可以不应,黑方是后手官子。同样:
(图8)白1、3扳粘后,黑棋可以不应,白方是后手官子。
双方谁下都是后手官子,即双方后手官子。(图7)、(图8)的官子价值是后手2目。价值很小,一般都在官子的最后阶段才会去占这种官子。



图 9


图 10



(图9)和(图10)黑1提和白1提都是后手官子,其价值是后手6目。



图 11


图 12



(图11)黑1、3打拔白三子是后手9目的官子,因为:
(图12)白1挡,不仅可以避免白△三子被吃,同时还能得X的3目。所以:
黑下可以增加6目;白下可以增加3目,其总和是9目。
对于双方后手官子的原则应该说最简单,也最容易理解,即是从大到小。四、双方先手
任何一方下在那里都是先手的官子,叫作双方先手官子,是官子种类中价值最高的一种。因此,在收官阶段时要优先争占此类官子。

图 13


图 14



(图13)黑1、3扳粘后,白4粘,必须补一手,这是黑方的先手官子。白4若不补:
(图14)黑1打后,白棋左边一块棋即已净死。同样:


图 15


图 16



(图15)白1、3扳粘后,黑4粘,亦必须补一手,这就成为白方的先手官子了。黑4若不补则
(图16)白1打后,黑角已被净杀。
如上所示,无论黑白双方哪方抢到先手,哪方就得到4目的便宜,所以叫作双方先手官子。
不要说是关系到双方的死活,即使:


图17


图 18



(图17)黑1尖时,白也不能不应,否则黑于6位跳入,白棋也难以接受。同样——
(图18)白1尖时,黑也不得不应,否则白于6位跳入,黑角也将被搜刮得体无完肤。
这样的双方先手官子,其价值约为6目。就说是一路扳:


图 19


图 20



(图19)和(图20)双方先手官子,其价值也有8目之多。
我国清代著名棋手施襄夏在其所著《凡遇要处总诀》中曾指出:“彼此均先路必争”。他明确指出了双方先手官子的原则,应是双方必争。
在双方先手官子中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注意,即是“见合”在官子中的应用。


图 21


(图21)白1尖是双方先手6目的官子,价值很大,此时如黑2挡,白3尖,仍是先手6目,那么,以下至黑12补止,等于被白方共计占得先手12目的官子,黑方这种下法没有不失败的道理。



图 22


(图22)白1尖时,黑2亦应尖。这样,白1尖占得一个先手6目官子,而黑2尖亦争占得一个先手6目官
子;白若于2位尖,则黑1位尖,正所谓是“见合”收法。当然,这种官子较之双方后手官子两处“见合”的情况要难得多。然而,一旦掌握之后,对于棋艺水平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五、单方先手和逆先手
一方下是先手官子,而另一方下则是后手官子时,对前者来说是单方先手官子,对后者来说就是逆先手官子。

图 23



(图23)黑1、3冲,白2、4挡时,黑方的两冲是先手官子。但是:



图 24



(图24)白1挡虽是后手,却避免了黑方的先手冲,即为逆先手官子。
无论是单方先手还是逆先手,只有先后手的差别,目数都相同。



图 25


图 26



(图25)黑1、3扳、5粘,白6虎,不得不补,黑方即为先手官子,价值为7目。
(图26)白1曲,防止黑方的先手扳粘,为逆先手官子,其目数也是7目。
不考虑棋局的发展,过早地将先手全部下完,就会失去“味道”。为了保留劫材和余味,往往不愿将先手占尽,这时就会产生逆先手官子。



图 27


图 28



(图27)黑1、3、5扳都是先手,是黑方先手9目的官子。
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下,虽是先手,却需要保留,这里包含着很深奥的道理。
(图27)的黑1、3扳不仅是先手官子,同时还是劫材,所以有时就有保留的必要。这样就产生了:
(图28)白1渡过的逆官子机会,其目数为逆收9目。



图 29



(图29)黑1、3扳长、5粘,是先手5目的官子。但是:



图 30



(图30)黑方有A位的提,以下又有B位和C位的点入,故而要保留前图的先手扳粘,因此才会给白方逆收1、3扳粘的机会。
至此,对于单方先手的收官原则,可以总结为:掌握时机。
对于逆先手官子的原则,在以往的官子书里都认为,逆先手可以防止对方的先手,所以计算时将它作为一般后手官子的二倍来计算。但我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下面做专门阐述。  六、逆收官子的原则
如前所述,官子的种类通常归纳为三大类,即双方先手、单方先手和双方后手。到了收官阶段,双方先手的官子“力在必争”,双方后手的官子“从大到小”,可以说这是无可置疑的准则。然而,对于单方先手的官子,对方下出时为逆收官子,双方又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图 31


图 32



(图31)黑1、3扳粘,如果时机正确是先手,其价值为先手3目。
(图32)黑1断吃一子,在一般情况下,白2必须应,黑1断的价值为先手4目。
诸如这一类单方为先手,另一方为后手的棋形,在中盘阶段,当我们判断形势和计算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依据上述原则的。
然而,在实战对局中,(图31)的黑1扳,因对白方这块棋的生死没有影响,所以不能认为它是绝对先手,假如盘上其它地方有比黑4位吃一子更大的官子时,白4便可以不应。(图32)的黑1断吃虽可说是绝对先手,但在实战中往往因为劫材或气的关系而保留不走,因此都存在被对方逆收的可能。


图 33


图 34



(图33)白1、3扳粘的价值为逆收3目。
(图34)白1接即为逆收4目。
象这类目数不太大的逆收官子,就其表面价值而言仅此而已。但是,由于本来是对方先手权利的地方,能够争占过来归为已有,可想而知,其真正价值就不仅限于此了。
作为先手考虑,当然应尽量避免对方有利的逆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先手方来说,“掌握好收官时机” 乃是重要的原则。
逆收官子虽然是后手,但其价值比起同类的双方后手官子无疑要大。那么,什么时候逆收有利,什么时候逆收不利呢?
不少业余爱好者有这样一种习惯的看法:逆收3目等于后手6目,逆收4目等于后手8目,简而言之就是二倍的关系。即使是职业棋手,甚至在其所著的棋书里也如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单方先手官子(包括逆收官子)的价值相当于后手官子的二倍,我们通常是把单方先手官子折合成后手官子的价值,然后根据价值的大小依次收官。”
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在理论上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实际中是很不确切的,也是绝对不能遵循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一盘棋的官子阶段,余下的后手官子是多种多样的。

图 35



(图35)假设现在盘上还有这样七处官子(为了便于计算,采用十路小棋盘予以说明):A为后手6目、B为5目、C为4目、D为3目、E为2目、F为1目,除此之外还有G为白方先手3目,现在轮到黑棋下,那么黑棋是下在A位收后手6目大呢?还是G位逆收3目大呢?



图 36


图 37



(图36)、(图37)用两种不同的下法收完官子,胜负的结果完全相同。也就是说,逆收3目即等于后手6目。假如当初余下的后手官子的价值分别是87654321的话,那么逆收4目也是同样的道理。依次类推,也许关于“二倍”的论点,就是这样产生的。
不过,还是让我们分析一下胜负结果相同的原因何在。
(图37)的黑1逆收3目,由于这里本是白棋的先手权利,因而黑1之后可以说是净得了3目,然而黑方付出的代价是把先手占官的权利让给了白方。白棋所占到的是6目+4目+2目+=12目的官子,比起黑棋所占到的5目+3目+1目+=9目的官子,先手的利益也是3目,所以,其胜负的目数完全一样。
以上这个例子仅仅说明了逆收官子在理论上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对局中,盘上的官子由大到小,样样俱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图 38



(图38)是将(图35)的情况稍加改动,在A位存留一个1目的官子,整个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么,黑方只有下在B位才是正确的,而在C位逆收3目就是极其错误了。原因是,这时先行的价值为(6+4+2+1)-(5+3+1)=4目。
由此可见,收官时先行的价值都是根据本局官子分布的情况而变化的。因此,我们认为绝不应该说:逆收官子的价值等于后手官子的二倍;而应该说:逆收官子的真正价值是由当时的先着官子价值决定的。
为进一步说明,请看:



图 39


图 40



(图39)现在盘上还有八个官子,A为后手6目,B为白方先手5目,轮到黑先,你认为应该如何下法?
先分析一下C至H的六个后手官子,C、D均为3目;E、F均为2目;G、H均为1目,双方皆可各得。因此:
(图40)黑1收后手6目的官子是正确下法,这时千万不要以为下在2位逆收5目相当于后手10目的价值,比黑1的价值大,如下在2位,那就将白白损失1目。



图 41


图 42



(图41)现在盘上尚有九处官子,A至H都双方后手官子,只有I为白方先手1目的官子,这时黑方如何下法才是正确收官?
目前的官子情况是:A与B的价值均为4目,C与D均为3目,E与F均为2目,G与H均为1目。由于这些都是相等价值、各得其一的官子,所以谁占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此时先行之利的价值等于零。因此:
(图42)这是黑1逆收1目的官子属于既得利益,是唯一的正确收官下法,与(图39)的情况相反,这时的逆收1目官子,也许胜负就在此一举了。
(图39)和(图41)的两种情况充分说明,逆收官子的真正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当时局面先行收官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我们认为这样计算才更为合理:将所有的后手官子由大到小按顺序排列起来,其中如果有两个价值相等,双方必然各得其一的官子,因是“见合”官子可以不计。它的公式是:先行的价值=从第一个数开始与隔位数相加之和一被隔位数的相加之和。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了逆收官子的原则:在考虑逆收时,要先分析一下所余官子的分布情况,算出先行官子的价值。如果逆收官子的目数大于先行官子的价值,那么逆收有利,反之则逆收不利。
图3:黑方在4位又可反提一子,最后成为如此图形,这才是这道题的最后定形,在这一过程中,连续的几个图形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回提的手法有三次。 第二章 官子的计算方法



布局和中盘是以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出个人的不同风格,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作战方式。而官子就不同了,它没有任何好恶、愿望等因素在内,只有精细的计算。

官子的计算方法,一般都被采用“出入计算法”,它不仅易懂,而且简单易行,在实战中运用得较多,是计算官子的主要手段。

出入计算法是从目数的损得进行计算。对于同一个官子,首先设想黑白双方正确应对后的局面,然后根据这个设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双方增减之和就是这个官子的目数。

一、单方目数增减的计算
单方目数增减的计算比较简单,但它却是出入计算法的基础,目数的得失和棋子的取舍都是根据它的方法来计算的。

图 1


图 2



(图1)黑1长,可以破掉白棋挡时作成的1目,而黑方本身的目数并无增减的变化。
(图2)白1挡,可以得1目,并不影响黑方。所以,这只是白棋单方目数的增减问题。
这个官子的价值是1目,双方谁下都是后手,通常称这个官子后手1目。



图 3


图 4



(图3)黑1提白三子,可以得6目。
(图4)白1接回白三子,虽然本身并不得目,但它防止了黑方得6目。所以,这也是黑棋单方目数的增减问题。
这个官子为后手6目。



图 5


图 6



(图5)白1扳,黑2退是为了避免劫争,以下至黑6粘止,是白方先手官子。
(图6)黑1立,对白棋来说,目数并无增减,但对黑棋来说,是增加了4目。因此这个官子的价值是4目,只不过对白方是先手4目,对黑方是逆先手4目而已。



图 7


图 8



(图7)黑1扑是先手吃掉白二子,白2作眼,不得不补,否则黑A位双吃,白棋全部被杀。黑1吃白二子是4目,加上X是2目,共得6目。
(图8)白1粘,接回二子,但本身的目数并没有增减,以后A位仍需补一手。其价值黑先手6目或白逆先手6目。



图 9


图 10



(图9)黑1提白三子是先手,白2作眼,只得补,否则黑A位打,白棋全部净死。
(图10)白1接回三子,黑2接也必须补,否则白2位打,黑棋全部净死。
以上两图白棋的目数没有变化,以后白A位仍要补一手,但(图9)的黑1提可以增加7目,而且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先手官子,这个官子的价值为双方先手7目。
计算的基础在于要首先设想黑先和白先之后所形成的局面,然后再将双方增减之差相加。 二 、双方数目增减的计算
进行出入计算时,最重要的是正确设想双方的应对。

图 11


图 12



(图11)黑1、3扳粘,是后手官子。同样:
(图12)白1、3扳粘也是后手官子。
(图11)的黑方在X得1目,(图12)的白方在X得1目,二者在得1目的同时,都使对方的1目减去,所以,把其增减的价值相加,即为现在的价值,也就是说,这个官子为后手2目。



图 13


图 14



(图13)黑1提白二子,后手得4目。
(图14)白1提黑一子,后手得2目。
把二者的增减相加,即为4目+2目=6目,也就是说,这个官子的价值为后手6目。



图 15


图 16



(图15)黑1、3扳粘是后手官子。
(图16)白1、3扳粘也是后手官子。
双方扳粘后,都按A位与B位立交换后计算,(图15)的黑方在X增加了3目,(图16)的白方也是在X增加了3目,故其增减为6目。
这个官子的价值后手6目。



图 17


图 18



(图17)黑1扳是先手权利,白2退,避免劫争,以下至白6粘止,黑在X得1目。
(图18)白1、3扳粘是后手,在X得4目。
这个官子按增减的出入计算应为5目,对黑方而言叫作先手5目,对白方而言叫作逆先手5目。
图 19

图 20



(图19)黑1、3扳粘为先手收官,白4作眼,不得不补,黑5打、7冲都是先手收官。
(图20)白1接后再3、5扳粘是好次序,以下至白7挡止,白方是后手收官。


图 21


图 22



(图21)白棋角内得5目,比黑方先手收官时增加3目,黑棋左边原为7目,现为4目,减少3目,下边原为4目,现为2目,减少2目,故这个官子的价值为3目,3目+3目+2目=8目。黑方是先手8目;白方是逆先手8目。
(图22)黑1、3扳粘是先手收官。


图 23


图 24



(图23)白1、3扳粘也是先手收官。
就此两图而言,(图22)的黑棋增加了X2目,(图23)的白棋增加了X2目,其增减值为4目,故这个官子为双方先手4目。
(图24)黑1尖,白2挡,黑3、5扳粘,白6粘。黑方是先手收官。同样:


图 25



(图25)白1尖至黑6粘止,白方是先手收官。
在这两个图中的A位都是先手,B位只得补,黑方得X3目,白方得X3目,双方的增减之和为6目,故这个官子为双方先手6目。
双方先手的官子最大,其次是单方先手或逆先手,最后才会轮到双方后手,一般都是按这个顺序收官的。 三、官子的后继手段及其目数增减
有些官子,除了它本身所得之外,还有后继手段可以进一步再获利益。
这个再获的第二利益,也分后手第二利益和先手第二利益。
(一)后手第二利益

图 26


图 27



(图26)A位的黑冲或白挡,双方的出入中有1目,由于双方边界已经确定,故此种情况容易计算。
(图27)黑1冲后,A位再冲仍然得1目,这个A位的官子即是第二利益。由于双方占A位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个1目的权利为双方各占一半,也就是说1/2目。



图 28


(图28)白1挡可得2目,与(图27)的白棋只得1/2目相比,增加了1/2目。对于黑方而言,黑1冲,得1目,再加上第二利益的1/2其价值为1(1/2)目。


图 29


图 30



(图29)黑1扳,本身得X1目,因非绝对先手,白棋可以不应。
(图30)黑1、3打拔白一子,又增加了4目,以后按白A位立、黑B位粘来计算。



图 31


图 32



(图31)白1立,在X增加3目,同时减少了黑方4目,其和为7目,但双方权利均等,因此各占7目除以2=3(1/2)目。
(图32)白1立,以后A位是先手,黑B位挡,减少了黑B位的1目,增加X3目,所以这个官子的价值为3(1/2)目+1目+3目=7(1/2)目。



图 33


图 34


图 35



(图33)黑1、3扳粘后,白棋可暂时不理,其本身的价值为后手6目。
(图34)黑1、3打拔的价值是白方增加1目,黑方减少4目,其和为5目。
(图35)白1、3、5扳粘却是先手收官。
因此,(图33)的黑1、3扳粘为逆先手官子,其价值为6目+5目乘以1/2=8(1/2)目。



图 36



(图36)白1立虽是后手官子4目,却还有第二利益:



图 37



(图37)白1断吃黑二子又得8目。但是:



图 38



(图38)黑1立、3、5扳粘却是先手官子。
因此,(图33)的白1立是逆先手官子,其价值4目+8目乘以1/2=8目。
后手第二利益的计算,可按折半的方法计算,再加上第一利益,即为这个官子的全部价值。 (二)先手第二利益
先手第二利益的计算方法与后手第二利益的计算方法不同,因为它的第二利益不必花费手数,所以没有必要折半计算,而是把第一与第二利益相加,二者之和即为这个官子的全部价值。

图 39


图 40



(图39)黑1立,其本身得X5目,白若A位挡,则黑棋已先手得利,白若脱先,则黑棋产生了第二利益。
(图40)黑1冲,白2跳,以下至白8挡止,黑棋又破白7目,因此(图39)的黑1的价值后手12目。但是:


图 41


图 42



(图41)白1扑、3扳后,前述12目官子已得,另外:
(图42)白1粘、3、5打拔黑三子又得5目(因白5位先扑一手被提)故还须再加5目的一半,即12目+2(1/2)目=14(1/2)目,才是这个官子的价值。


图 43


图 44



(图43)黑1、3扳粘后,还有:
(图44)黑1、3的先手扳粘,同样:


图 45


图 46



(图45)白1、3扳粘后,还有:
(图46)白1、3的先手扳粘。
以上黑白双方的增减各为5目,但其出入的价值共计为10目,因此这个官子的价值为双方后手10目。
棋力的强弱不仅表现在布局的构思和中盘战斗力上,官子的计算能力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懂得官子的计算方法,就无法判断出每一手棋的价值,就不可能得出每一手棋的大小标准,因此,研究并掌握了官子计算方法后,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大局观。 四、官子的次序
收官阶段时,其次序相当重要。如果不能正确地掌握收官次序,即使能准确算出大小,也是枉然。
收官次序一般分为两类:即同类型官子次序和不同类型官子次序。
(一)同类型官子次序
在同类型官子次序中其原则应为从大至小依次收取

图 47



(图47)这时共有A、B、C、D、E、F、G、H八个官子,如黑先下,应该怎样收官才是正确次序呢?



图 48



(图48)黑1先从小的地方冲,白2挡在大的地方,以下至黑11冲止,白棋共得30目。



图 49



(图49)黑1先从大的地方冲,白2挡,以下至黑15冲止,白棋共得28目。
初看黑方每冲一步都可破白方1目棋,冲在哪里都一样,其实不然,因为有的仅有第一、二利益,而有的却还有第三、第四……利益,因此应从大到小才是正确次序。同样:



图 50



(图50)白1挡,也应该先从大的地方开始,以下至黑14冲止,白棋共得29目。



图 51



(图51)白1从小的地方挡,以下至白15挡止,白棋虽然仍得29目,但与前图相比,白棋落了后手,请大家务必细细品味其中的不同。
这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它充分说明了在收官时的同类型官子,广的地方比狭的地方要大。
当然,若不能认识广和狭就无法正确判断官子价值的大小。
要确定收官次序,分别准确计算出每个官子的目数是重要环节,然后按照目数大小,依次收取。 图 52



(图52)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各有一个官子,首先应计算出各自的目数。黑先:
左上角:在A位接可吃掉白四子得8目,加上X的2目,共10目。
右上角:在A位提白四子,同时救回黑二子得12目,加上X的1目,共13目。
左下角:在A位提白三子,同时救回黑四子,共14目。
右下角:在A位提白六子,同时救回黑二子,共16目。
因此:


图 53



(图53)黑1提为16目,白2提为14目,黑3提为13目,白4接为10目,这样就是正确的收官次序。假如:


图 54



(图54)黑1提白三子,白2提黑二子,黑3吃白四子,白4提黑二子的收官次序就是不正确的,请各位自行计算一下,损失了多少? (二)不同类型官子次序
不同类型官子的收官次序原则一般是
先占双方先手官子其次是单方先手官子最后才是双方后手官子

图 55



(图55)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各有一个子,那么首先要确定它们属于哪一种类型。
左上角:是双方后手3目。
右上角:是双方先手4目。
左下角:是单方先手(逆先手)3目。
右下角:是双方后手6目。白先:



图 56



(图56)白1、3是双方先手扳粘4目,当然是必争的,再5、7先手扳粘3目,再占白9提的后手6目,共得13目;而黑10提只得后手3目,是唯一正确的收官次序。假如,死板地按目数大小去收官。



图 57



(图57)白1提是后手6目,黑2、4扳粘是先手4目,再6、8扳粘是逆先手3目,白9粘是后手3目,与(图56)相比,白棋少得4目,白棋收官失败。



图 58



(图58)也是白先,应如何收官呢?
左上角:是双方后手6目。
右上角:是双方后手7目。
左下角:是逆先手5目。
右下角:是逆手4目。那么问题已十分清楚。



图 59



(图59)白1、3逆先手扳粘5目是目前最大的官子,黑4先手扳4目之后再6扑得7目,白7提6目。实际双方各得11目。假如:



图 60



(图60)白1粘,后手7目是目前盘上数字最大的官子,黑2、4、6先手5目,再8扳先手4目,最后再10提后手6目。这样。黑棋共得15目,而白棋仅得7目,如此占官子没有不败之理。


以上图例足以说明不同类型的官子次序:
1.双方先手,势在必争是不变的原则
2.单方先手(逆先手)时机把握要准确
3.双方后手,从大至小依次收取。  
书法学习到底要学会什么?? 印度梵文现在仍然还在使用吗?
分页: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