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虺人文搜索
输入关键词:
推荐: 人文 文化 传媒 土耳其 语言翻译

鲁虺人文搜索 / 文化大革命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汉漢▼▲为了阅读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转换内容:简体:斗;繁體:鬥;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斗 顯示↓關閉↑附加说明(對转换结果有疑问時)字詞轉換是中文维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计算机程序自動消除繁简、地区词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标题转换和全文转换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由于技術所限,字詞轉換有时会不稳定,在刚增加标题转换时,由于缓存原因標題不一定马上显示转换后的正确结果。你可以尝试单击这里进行强制刷新。此條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2007年8月16日)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海报 文化大革命殘存標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化大革命或文革)是一場开始于196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的重大政治运动,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常常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毛泽东提出“四个存在”的理论,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发展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文化大革命在1976年毛泽东去世和四人帮的被捕后被宣布“胜利结束”(1978年宪法《序言》:“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部分史学家认为1969年时文革就已真正的终结,真正动乱的时期只有不到3年;也有人认为文革在1974年周恩来、邓小平重新执政后结束。不过,在中国官方和民间,一般都认定文革是从1966年5月的五一六通知始,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止,历时十年零五个月。文化大革命在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被正式否定,决议认为毛泽东负有责任。该决议的正式表述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目录[隐藏]1 背景 1.1 大跃进 1.2 四清运动和毛、刘歧见 2 文革的舆论准备 3 编年 3.1 1966年 3.2 1967年 3.3 1968年 3.4 林彪的崛起(1969年—1971年) 3.5 一打三反运动(1970年) 3.6 四人帮的興衰(1971年—1976年) 4 文革之后 5 影响 5.1 因文革而死的人 5.1.1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政界人物 5.1.2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知名人物 5.2 对教育的影响 5.2.1 工农兵学员 5.3 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5.3.1 對西藏文化破壞 5.3.2 名勝古蹟被破壞 5.3.3 文物古董被破壞 5.4 上山下乡运动的影响 5.5 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6 对文革的正负两面评价 6.1 负面评价 6.2 正面评价 7 相关书目 8 文藝相關 8.1 文學 8.2 電影 9 相關條目 10 注释参考 11 外部連結 11.1 專題報導 11.1.1 文革35週年 11.1.2 文革40週年 11.2 相關資料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编辑] 背景 [编辑] 大跃进主条目:大跃进1957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在农村成立人民公社,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中共建国后主张“进一步巩固发展新民主主义秩序”(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刘少奇等党内高层实权人物,采取了回避跟毛泽东激进路线正面对抗的方式,而是借用“大跃进”等口号的提出,从“左”的方面推波助澜地把毛的路线推向极端,比如刘少奇本人就曾公开要求用10年时间赶超英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后来甚至被变本加厉地改成更不切实际的7年、3年)。全国掀起全民大炼钢运动,农业产量也要翻一番。大跃进最后却是彻底的失败。工业陷入瘫痪,除了钢铁之外其他工业产量都大幅度下降,九千万农民被召入炼钢厂,导致农业发展滞后,再加上全国各地虚报产量(浮夸风盛行),而且煉出的都是廢鐵,令刚有起色的经济陷入混乱。 [编辑] 四清运动和毛、刘歧见1959年7月2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在庐山召开。庐山会议原本是要整顿在1958年大跃进中出现的极“左”错误,但是在会议后期出现了分歧。7月14日,彭德怀元帅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批评大跃进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尽力避免针对毛,而把矛头指向当时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奇等实力人物,并要求后者承担责任。彭德怀的批评意见与一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曉夫的意见十分相近,而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公开信在拥戴毛刘主流地位的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弹。毛泽东收到信后分发各小组讨论,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多人都表示赞同。7月23日,一直没有明确表示意见的毛泽东,经权衡党内具有压倒性趋势的批评彭德怀的意见,认为公开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庐山会议至此峰回路转,开始批判所谓的“彭德怀反党集团”和右倾。会议结束后,彭德怀被软禁,宣布彭黄张周为“反党集团”,一批同情彭的意见的干部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59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当时被官方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结束后被称为“三年经济困难”的时期,粮食产量严重下滑,全国大部分地区陷入饥荒之中。官方表示很多人“非正常死亡”,非官方的右翼分析意见认为有很多人死于饥荒。中国经济遭遇严重困难。毛泽东在经济领域退居决策二线,包括国家主席刘少奇与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1]在内的一些决策者改变了大跃进中的一些政策,部分恢复大跃进以前的体制,解散公社,實行三自一包。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提出总结经验教训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讲话,作了自我批评,承认中央犯了主观主义和脱离群众的错误。刘少奇没有出面主动承担“一线工作”领导责任,却提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在此次会上,出现了政治上继续支持毛泽东与要求进一步追究领导失误责任的两种不同声音。刘的说法,被广泛解释为借机向毛提出政治挑战的信号。1962年8月,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重申阶级斗争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存在“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1963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问题。 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指出:“现在有的人三斤猪肉,几包纸烟,就被收买。只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才可以防止修正主义”。会后全国范围内逐渐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内容包括在城市开展的三反五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2]等等的增产节约运动和农村开展的“清帐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后来统称为四清运动。四清运动一开始主要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斗争对象是城市和农村的腐败分子,后来随着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向农村派工作队,工作队干部代替基层组织,开始了由工作队干部领导大兵团运动,斗争对象转向“地富反右坏”,斗争中逐渐出现乱搞斗争、打人、乱搜查、重点集训、乱扣帽子、乱立罚规等现象。四清运动逐渐从教育性质转向阶级斗争。196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社教运动的工作会议,毛泽东批评有那么多的地方将坏分子划成20%(包括地主富农、新生反革命、和平演变的)。毛强调运动重点是“整当权派”。刘少奇则认为,运动重点是整下面,整社会上的“地富反坏右”,整社会上对体制不满的敌对力量。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矛盾公开化。在周恩来的协调下,刘少奇作了检讨。1965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文件接受了毛泽东对政治形势的基本估计,强调运动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特别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治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编辑] 文革的舆论准备 文革時期的毛澤東像章,章上寫著「毛主席萬歲」。 另一種毛澤東像章1965年11月10日,在江青等人的策劃下,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将矛头对准了明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1960年发表的历史剧《海瑞罢官》。《评》文认为该剧借古讽今,通过描写“平冤狱”为被打倒的彭德怀翻案,而剧中的“退田”情节则是为单干风和三自一包做舆论准备,并认为全剧实质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此文一出引起极大震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纷纷转载。支持吴晗的北京市长彭真带头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並於1966年2月草拟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等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试图将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局限于纯学术范围。然而与此同时江青则在上海活动,宣称文艺界已经“被一条与毛泽东思想对立的反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林彪、江青等人最终获得了胜利。1966年5月4日,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前夕,《解放军报》题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社论,指出应该全面“大兴无产阶级思想,大灭资产阶级思想”。随后在5月9日上海《解放日报》和《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的文章,再度将矛头对准反对毛泽东路线的彭真、吴晗等人。1966年5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通过了康生、陈伯达起草、毛泽东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五一六通知》的发布標誌着文化大革命的正式开始。会议还决定成立新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取代原先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二月提纲》被废除。5月18日,林彪发表谈话,称“毛主席是天才,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开始在全国各地搞个人崇拜。此时林彪、江青等人开始逐渐获得实权,康生改组了党的喉舌《人民日报》,原总编辑邓拓被打倒。5月2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总支书记聂元梓等七人在北京大學大飯廳贴出了题为《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第一张大字报,批判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市委。毛泽东指這張大字報是「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6月1日,毛澤東这张大字报写了批语:“此文可以由新华社全文广播,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十分必要。北京大学这个反动堡垒,从此可以开始打破。”之後經毛澤東的批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於當晚八時,向全國廣播這張大字報的內容。另一方面,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第一个学生红卫兵组织。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經陳伯達、王力、關鋒修改的頭版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呼籲民眾進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把所謂資產階級的專家、學者、權威、祖師爺打得落花流水,使他們威風掃地。同時《人民日报》发表聂元梓等六人撰写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号召要把所有的资产阶级权威、学者等打倒。此后局势迅速发展,全国大中学校学生纷纷起来造反,反对学校党委或支部的领导,很快使得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学工作瘫痪或基本瘫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的校长被公开批判[來源請求]。当时毛泽东已经退居二线,由刘少奇领导中央一线工作。在这种非常局势之下,刘少奇在六月初主持的中央会议,决定向大中学校派出工作组领导文化大革命,试图减缓基层被挑动起来的革命情绪。6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八条规定”,口头传达下去。这时毛泽东在杭州,对于刘少奇给他的请示汇报,没有明确回复。6月4日,刘少奇和邓小平乘专机到杭州向毛泽东汇报情况,并请毛泽东回京主持有关工作,毛泽东委托刘少奇相机处理运动的问题。派工作组是共产党在革命时期进行土改等运动的传统办法,在不久以前的“四清”运动中,刘邓依然沿用,派大量的工作队下基层大兵团作战,结果引起毛的不满,后来被认为是“形‘左’而实右”。现在他们依然按照传统的党的领导的方法理解文革,认为是“四清”运动的继续,所以想到还是派工作组。刘邓派到基层的工作组站在党委一边,把起来造反的造反派镇压下去,结果引起很多群众的不满,激起很多矛盾。仅在首都24所高等院校统计,工作组把10211名学生打成“右派”,把2591名教师打成“反革命”[3]。7月18日,毛泽东在畅游长江后,从武汉回到北京。当天听取了江青等人关于工作组的汇报,看了一些学校反工作组的材料。19—23日,文革情况汇报会上毛泽东指责工作组“镇压学生运动”;24日,毛泽东召集中央常委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开会,批评了刘少奇和邓小平,作出了撤销工作组的决定。7月28日,北京市委发出《关于撤销各大专学校工作组的决定》,并于2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市大中学校文化革命积极分子大会,当众宣布这一决定。会上,刘少奇承认,文化大革命到底应该怎么搞,他也不晓得;邓小平的发言承认,老革命碰到新问题。当日红卫兵写信给毛泽东,声称“造反有理”,毛泽东表示同意。8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召开。会上,毛泽东支持红卫兵,再次指责中央派工作组,“这是镇压,是恐怖,这个恐怖来自中央”,工作组是“明明白白站在资产阶级方面反对无产阶级”,“牛鬼蛇神,在座的就有”。會議原定在8月5日結束,但在當日,毛泽东用铅笔在一张报纸的边角上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指出中央有另外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令會議日程被延長,內容也很快轉向對劉少奇和鄧小平的批判。8月7日,毛泽东在誊清稿上修订后加标题,由当日会议印发。文中说:“五十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矛头直指刘少奇。会议中彭真、罗瑞卿、刘少奇、邓小平等人被点名批判[來源請求]。 [编辑] 编年 [编辑] 1966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到臺灣省》,重新提出了“一定要解放臺灣”的口號 。6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发出通知,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6月18日,人民日報社論“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废除高考制度。[4]8月8日,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文化大革命”一语首次出现于公开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决定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十六条”里说这次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并做出了“‘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在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要用文斗,不用武斗”等规定。8月12日,会议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等11人为政治局常委。其中新常委为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林彪成为中共第二号人物。不久,又以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出现。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的副主席身份不再被提及。8月18日,毛泽东、林彪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此后毛泽东又陆陆续续会见了超过1100万红卫兵。从此全国便进入混乱状态。红卫兵四处串联并散发传单、张贴大字报、标语,又开会演说辩论,更有冲击寺院、庙宇、教堂,大肆砸毁文物,破坏古迹,焚烧书籍、字画,后来又开始抄家、攻击老权威、知识分子。一批守旧的老学者、知识份子被殴打、虐待,并受到人格上的侮辱。这一期间受到波及的人不计其数。和尚、修女、教士被公开批斗,学生当众殴打、侮辱教师,还有教师遭到以粪淋头等极不人道虐待。有的人因为有亲戚在国外,被红卫兵以有“海外关系”等罪名批斗抄家。红卫兵抄家,把家具全都搬走,翻遍地土,破开墙壁,到处搜掠,查看有否私藏物品,房屋被抢夺一空,迹同强盗[來源請求]。几乎所有反对文革的学者都受到残酷对待。原《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以及作家老舍都因不堪屈辱而自杀。斗争中甚至有人陈尸街头。原先国家的几位重要领导人也被批斗,刘少奇、邓小平被撤职下放(刘少奇最终在监禁中死去)。彭德怀、贺龙等则被迫害致死(病死)。除此之外,在文革中被迫害至死的人还包括了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电影演员上官云珠、北京大学副校长翦伯赞(在软禁的家中自杀)、国歌的作词者田汉、作家赵树理、民盟副主席章伯钧等人,而不知名的死者更是不计其数(不确切的统计是40万,四人帮被捕后也有相当多的人自杀[來源請求])。针对出现的打死人的事件,毛泽东写了一个《关于发生打人事件的指示》,根据北京新市委第一书记李雪峰的传达,指示内容是:“打就打嘛,好人打好人误会,不打不相识;好人打坏人活该;坏人打好人,好人光荣。”8月22日,毛泽东厌恶当权派利用国家机器大肆逮捕学生,发布了《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规定警察不得干涉、镇压“学生革命运动”。在这段后来被称为“********************************”的时间内,据官方统计光在北京就打死1700多人,而全国自杀人数达到20万人。至于整个文革期间死亡的人数可能超过200万到700万人,占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这个数字需要确切的统计资料证实。[5]除了批斗“反动学术权威”外,全国红卫兵还进行了大串联。9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凡外地师生来京观摩文革运动者,交通费与生活费由中央财政补助,这个通知使之前就已经开始的大串联达到高潮。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10月9日,林彪再度指刘少奇、邓小平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随后彭德怀被押送回北京受批斗。 [编辑] 1967年1月3日,江青、林彪等人策劃了“一月风暴”,陈丕显、曹荻秋等原上海市委领导被批斗,王洪文等人夺取了上海的党政大权。在北京,刘少奇、邓小平再度被“声讨”,而陈伯达、康生则开始对准第四号人物陶铸,一场全国的夺权行动开始。1月8日,毛泽东对此表示赞誉,《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给上海的“贺电”。全国多个省区市领导人被揪出来,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政府机关陷入瘫痪。2月,陈毅、叶剑英、谭震林等人对当前混乱的局势感到不满,发表反对造反运动的强硬谈话。江青指责其为“二月逆流”,此后政治局就停止工作,中央文革小组实际已经取代了政治局的地位。到该年5月,针对刘少奇、邓小平的批判已经完全公开化。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的風潮已經蔓延至南面受英國統治的香港,這種風潮直至同年12月才告結束。(參閱六七暴動)与此同时,各个红卫兵组织之间的矛盾也日益严重。3月份,中共中央就不得不发出通知,停止一切串联活动。4月6日,中南海造反派第一次公开批斗刘少奇。7月20日,武汉发生七二〇事件,江青批示“反革命运动”,乘机指责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搞兵变”。7月22日,江青首次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支持左派,有些红卫兵开始抢军队的权。此后,全国冲击军队、抢掠武器、枪支的事件不断发生,武鬥已经升级,其中尤其以陕西、广西、四川等地的情况最为严重[來源請求]。这种武鬥一直持续到1968年8月份才渐渐平息下来。 [编辑] 1968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批斗”刘少奇的海报(1968年10月)1968年春天,在全国兴起了一股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浪潮,当时的口号就是“三忠于四无限”,毛泽东已经被神化。不过此时的毛也已经发现局势有些失控。全国武斗日益严重,打死、打伤的人不计其数,接近于开始一场内战。7月27日,中央派出“工宣队”进驻各高校,停止武斗。但在清华大学,造反派头子蒯大富无视工宣队,甚至下令抵抗,打死五人,情况已经非常严重。8月26日,毛泽东的“最高指示”下达全国:“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武斗才逐渐平息。10月,毛泽东提出干部下放,于是全国各地大批被打击的干部下放五七干校。在同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刘少奇被定为“叛徒,内奸,工贼”“永远开除出党”。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的一座封闭的旧银行中去世。12月,毛泽东又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1966、1967、1968年的初高中毕业生(后来称为“老三届”)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來源請求]。 [编辑] 林彪的崛起(1969年—1971年)1969年4月1日,中共第九届党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國防部長林彪是最大的赢家。國家主席刘少奇已经被打倒,國務院總理周恩来的地位已经下降。会议首先由林彪作政治报告。他的报告中不断引用毛泽东语录,再度批判“刘少奇反革命集团”,还赞扬了军队的作用。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修改党章。新的党章中明确提到“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从此毛泽东与林彪的名字就一直联系在一起。会议还选举了中共的新领导人,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为中常委委员,而江青、林彪集团进入政治局(参阅中共中央政治局),周恩来则仅仅勉强维持了自己的地位,至于陈云等一些中共元勋则全都被排斥在政治局之外。林彪陣營、四人幫、以及與以上兩者沒有關係的要員成三足鼎立的形勢。林彪陣營儘管取得優勢,但林彪卻只是一個虛銜式的第一副主席,並沒有政治實權。然而林彪反对文化大革命取消特权的运动过多损害上层的利益。林希望能够设立国家主席的职位。因为毛泽东已经多次明确宣布他不再担任国家主席,如果设国家主席,肯定会由林彪这个党的第一副主席担任,一來使他能得到政治實權,二來使他能够在受宪法保障的情况下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1970年8月23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又一次在庐山召开。25日,陈伯达首先发言,称赞毛泽东的伟大、英明(即后来被批判的“天才论”),陈同时提出恢复国家主席。林彪陣營在各小組會議中串連,甚至策動黨內第四號人物陳伯達也帶頭支持設立國家主席,这一提议立即遭到毛泽东的驳斥,毛的答复是「要我早點死,就讓我當國家主席。」陈伯达在会议结束后不久就失去了政治局常委的职务,同时全国还兴起了一股不小的批“天才论”运动,陈被作为“刘少奇式的假马克思主义者和政治骗子”批判。陈伯达的失势其实是毛泽东对林彪的一个警告。林彪在九大后不断提升的权威已经令毛泽东警觉,毛认为其有夺权的计划,怀疑林彪要搞垮他。而在二中全会上陈不合时宜地提出国家主席问题,对毛而言无疑更确信了他的怀疑(事后的情况显示,其怀疑也许不无道理,但亦有这种可能:即如果毛不是因为他本人使林巩固地位的企图受挫,而处处感到安全受到威胁,也许他不会做出后来那种危险性极大的行动),国家主席对毛泽东而言并无任何要害,只是使毛泽东重新領導政府,但相反地对林彪则不同,林彪如果能够担任国家主席立即会成为国家无可争辩的元首,使毛自己处于可以不受冲击的保险地位上。受到挫败的林彪,虽然并没有被直接点名批评,但毫无疑问他也已经意识到,其在党内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及其儿子林立果与其亲信组成了代号为“联合舰队”的秘密组织,并在林彪等人的根据地上海制订了著名的《五七一工程纪要》(“五七一”取自“武装起义”的谐音)。纪要内明确提出“一场新的夺权斗争势不可免,我们不掌握革命领导权,领导权将落在别人头上。”林彪的计划是要利用空军为主导武力夺权,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一举逮捕所有要员,获得全国的政权。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形成割据局面。不过林彪的计划并没有实现,政变失败了。根据香港《明报》几星期后的报道,1971年9月8日至10日之间,毛泽东曾在上海险些遭到一系列袭击。在此之前公安部就已经接到情报,称林彪正在预谋一起重大政治阴谋,一批军中林彪的亲信正在接受特殊军事训练。而上海的袭击阴谋则完全证实了该情报。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传闻,称毛泽东在往北京的火车上险些遭袭,甚至有人到毛泽东寓所行刺。这些传闻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在9月11日后,林彪本人不知去向,林彪集团中大部分成员在11日后也从未再公开露面,20多个高级军官则在逃亡香港途中被逮捕。据中共官方表述,9月13日晚,林彪等人仓促从隶属海军的山海关机场乘256号三叉戟飞机准备逃往苏联伊尔库茨克,飞机在没有副机长和领航员且跑道灯未开的情况下强行起飞,在进入蒙古国领空几百公里后在温都尔汗坠落,林彪及其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驾驶员潘景寅在事故中丧生。而在同一天,北京的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林彪事件。直到9月14日林彪坠机的消息才传到北京。当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国庆庆祝活动也取消。这也是十年文革中唯一没有在天安门广场举办国庆庆典的一年。 [编辑] 一打三反运动(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197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2月5日发出《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和《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三份文件合而为一,成了「一打三反」运动。由中共各级组织正式领导,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对相当多的人进行了死刑,有期徒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27岁的遇罗克就是在1970年3月5日,一打三反运动高潮中,在北京被公审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 [编辑] 四人帮的興衰(1971年—1976年)林彪死后,毛泽东无所适从,一时找不到接班人。1972年9月,毛泽东将王洪文从上海调到北京,次年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就成为名列周恩来之后的党的排名第二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似乎有意培养为接班人。与此同时,在周恩来的影响之下,邓小平被恢复工作。这段时间内,毛泽东经历了林彪事件的打击,不得不再度依靠周恩来和邓小平,但他却也无意将权力交给邓。和忠于毛泽东自己的左派势力比起来,毛泽东还是不太喜欢“右派”。1973年7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林彪和国民党都是尊孔的。1974年1月,真正忠于毛泽东的势力江青等人便发动了“批林批孔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批判宣扬“上智下愚”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孟之道,同時「批林批孔」後面本來還有「批周公」三字,指向当年10月病重入院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林彪死后,周已经成为四人帮在毛泽东死后获取政权的最主要障碍,而周恩来有意提拔邓小平,似乎也是为加强周恩来派系在党内的地位。“批林批孔运动”虽然是对着死去的孔丘和林彪,周恩来却强调林彪“左”的错误,而此时中国普通老百姓经过长时间的政治运动,对各种新的批判运动也好像没有什么兴趣了。四人帮的“批林批孔”并不是很成功。1974年10月,周恩来入院后,邓小平获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实际负责日常工作,工作方向就是延续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了1975年9月,毛泽东也病重。1976年,是文革关键的一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但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却受到政府压制。从第二天开始,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就已经出现了纪念周恩来的花圈,向纪念碑前送花圈,这在过去是从未出现过的。1月15日,是周恩来的追悼会,全国都有自发的纪念活动,邓小平致悼词。2月,情况再度改变。自认已经没有了障碍的四人帮开始打击唯一剩下的邓小平,经毛泽东批准,搞出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针对的正是邓小平。但是毛泽东并没有任命四人帮中的任何一个担任总理,而是看中了名不见经传的华国锋,由他出任国务院代总理。3月底,南京爆发了悼念周恩来、支持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南京三二九事件”,并迅速扩展到全国。4月4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从3月底开始北京群众自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的逝世,同时也有人是对四人帮的抗议。人们还自行在纪念碑上张贴悼词,并送来花圈。广场上还逐渐出现了一些直接针对四人帮的批判性文章。到4月5日,已经有大约200万人来过广场上。由于担心有人放火焚烧堆积在纪念碑四周的花圈,四人帮派出警察在夜间把花圈收走。对立情绪演变成烧毁汽车和房屋,于是要求各单位禁止本单位人员去广场,并下令广场上的人群离开,当夜,广场上剩下的200余人不肯离开,被北京市委组织的工人民兵拘留甄别后遣散。这个后来被称为“四五****************************************”的活动,在四人幫與毛遠新的曲解下,病重的毛泽东把之定性为反革命活动,还指责邓小平是事件的幕后黑手,撤消了邓小平的一切职务,但留下一句“以觀後效”的伏筆。同時並决定代總理华国锋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直到1978年冬才完全平反。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中国政治最高领导权归属不明,四人幫的行動慢慢與華國鋒作對。10月6日,华国锋先发制人,在中共和军队元老叶剑英、毛澤東的侍衛長汪东兴的支持下,策划行动。以通知四人帮成员开会为名,由汪东兴负责的警卫部队8341部队就地逮捕四人帮所有成员,对其进行“隔离审查”。这次事件被称之为“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也由此落幕。有外国人士认为这是一次政变。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华国锋同志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同志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集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于一身的人。 [编辑] 文革之后 武汉大学老斋舍在文革时期的标语“无限信仰毛主席”至今依然可见。华国锋当权后虽然成功击溃了四人帮,但是由於他的權力來源只是毛澤東的遺言“你辦事,我放心”六字以及汪東興等毛澤東晚年的衛士支持,面對著鄧小平這一批元老,华国锋的經驗、政策、革命歷史也比不上鄧小平,故華國鋒憂心會被這些元老奪去大權,所以他奉行的依然只是毛澤東的政策及方向,他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政策,我們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10月10日,邓小平亲自写信给华国锋,表示永不翻案,要求恢复工作。还有传闻说[來源請求],在政治局会议上,常委之一(这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有华叶二人)的国防部长叶剑英提出要恢复邓小平的工作,否则他也辞职。叶是华国锋逮捕四人帮时的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再加上他在军队中的权威,令华不得不屈服。1977年7月,邓小平恢复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8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华国锋为中共中央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和汪东兴为副主席。五人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978年5月,邓小平把握机会,由他最亲密的战友、当时中共党校校长胡耀邦负责,在《光明日报》发表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初创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该文在全国引起广泛讨论。他们巧妙地利用毛泽东的语录,来为自己造势,当时凡是支持该文实用主义论点的,都是邓小平的支持者,而党内大部分人确实接受了该观点(唯一没有表态的是华国锋和毛泽东的亲信汪东兴)。7月1日,建党节时,邓小平成功地公开了毛泽东1962年为“大跃进”在党内作自我批评的谈话,表明即使是毛泽东也会犯错误,间接批评“两个凡是”。到了9月,邓小平已经开始公开批评华国锋的“两个凡是”了。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邓小平在会上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华国锋被迫在会上作自我批评,承认“两个凡是”的错误,而汪东兴也被批判。会上还重新评估了1976年的四五****************************************,为其平反。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刘少奇、彭真等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打倒的领导人被平反,胡耀邦当选为党的总书记,邓小平的另一亲信赵紫阳也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9月,全国人大召开,华国锋迫于形势,辞去总理一职,由赵紫阳接任,至此邓小平已经成为中国实际的最高领导人。11月,由江华担任庭长的特别法庭开始并案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全国也开始广泛讨论,重新评估毛泽东的功过是非。1981年1月,最后判决江青和张春桥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他人分别被判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江青后来在保外就医期间在寓所内自杀。文革中的受害者陆续平反,这个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胡耀邦。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否定文化大革命。 [编辑] 影响文化大革命影响了当时生活在大陸的中国人。文革频繁的政治运动令经济活动近乎停顿,同时也消耗了不少的资源。例如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大串联,全国铁路系统就承受了极大压力,总共运载了1100万人次,而这也是后来大串联停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武斗时期被破坏的房屋、道路乃至文物古迹则更是难以统计。文化大革命发生的10年期间,按照叶剑英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说法,整了1亿人,死了2000万人,浪费了8000亿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李先念(1977年12月20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说的国民收入损失5000亿,浪费和减收共计13000亿人民币。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没有内战,没有重大自然灾害(关于是否真正存在“三年自然灾害”,大多数人持质疑态度,认为是政府故意推卸责任的托辞),非正常死亡在5755万人以上(其中三年困难时期的死亡人数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争议的范围从1000万至5000万不等),经济损失14200亿元。近30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6500亿元,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总的损失,是中国前30年基建投资总额的两倍多。 [编辑] 因文革而死的人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人,主要包括由各地各级行政、司法和临时运动组织完全不必按照中国大陆的法律程序和原则而判决处决的,因受迫害而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所需、医疗服务等的,以及不堪受辱而自杀的。有些人的死刑没有经过审判,往往是一个人说了算,例如:张志新。中国大陆政府至今没有公开这一数目。由于文革期间各国家职能机构均陷入不同程度的混乱状态,可能这一总数早已无准确记录、统计的可能。同时文革期间中国基本对境外完全封闭,而国内正常信息的传递也陷于瘫痪,所以国内外非政府机构也无法做出可信的计算。 [编辑]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政界人物自杀身亡: 周小舟(1966年12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 阎红彦(1967年1月8日,云南省委书记) 受迫害身亡: 刘少奇(1969年11月12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国主席) 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中国十大元帅) 贺龙(1969年6月9日,中国十大元帅)  [编辑]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知名人物文革对中国各界的精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大批知名的作家、演员、学者、运动员等都遭到了肉体和精神上的严重摧残,其中不乏不堪屈辱而自杀身亡的(用当时的语言来说是“XXX自绝于人民”)。由于文革的打击面太广,至今仍然无法统计出载文各种非正常死亡和失踪的正确人数。下面只能列举出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多为知名人物。其他無名無姓的,不計其數。下面列出的人物只是文革牺牲者中极不完整的一部分:(括号内为去世时间,曾担任职务,按照去世时间排列)自杀身亡: 黄绍竑(1966年8月31日,政务院政务委员,原国民党高级将领) 罗广斌(1967年2月10日,共青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长,《红岩》作者) 李立三(1967年6月22日,中国工人运动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陈琏(1967年11月19日,陈布雷之女、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翦伯赞 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傅雷夫妇(1966年9月3日,著名翻译家)傅雷服毒自杀,妻子朱梅馥随之上吊自杀 陈梦家(1966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诗人) 邓拓(196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总编辑,作家) 服毒致死 李平心(1966年6月20日,历史学家) 老舍(1966年8月24日,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陈笑雨(1966年8月24日,文艺评论家) 刘永济(1966年底,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 叶以群(1966年,文艺理论家) 刘盼遂(1966年,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语言学家) 杨朔(1968年8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 李广田(1968年11月2日,云南大学副校长,作家) 周瘦鹃(1968年,现代作家) 刘绶松夫妇(1969年3月16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授) 吴晗(1969年10月11日,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闻捷(1971年1月13日,作家、诗人) 范长江(1970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社社长、新华社总编辑,著名记者)在河南确山跳井身亡 赵九章(1968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气象学家) 焦启源(1968年,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 范乐成(1968年,武汉医学院副院长) 熊十力(1968年5月24日,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家) 绝食身亡 顾圣婴 著名女钢琴家 1969.1.31 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杀 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1966年跳海自杀或被红卫兵打死 李翠贞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966 开煤气自杀 沈知白 音乐理论家 1968 自杀 言慧珠(1966年9月21日,京、昆剧表演艺术家,請參看章詒和條目) 上官云珠(1968年11月22日,著名女电影演员)病中跳楼身亡 顾而己(1970年6月18日,电影艺术家) 胡慧深(1967年12月4日,表演艺术家) 严凤英(1968年4月7日,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后被解剖,造反派试图在她的遗体体内找所谓的发报机。 容国团(1968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世界体育冠军──男子乒乓球單打冠軍)北京龙潭湖畔上吊自杀 姜永宁 乒乓球国手 1968.5.16 在拘留室上吊自杀 傅其芳 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68.4.16. 在北京体育馆自缢而死 受迫害身亡: 李达(1966年8月24日,武汉大学校长) 杨端六(1966年9月,武汉大学教授) 向达(1966年11月24,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长) 张东荪(1973年,著名哲学家) 顾准(1974年12月3日,病逝,经济学家,思想家) 錢海岳(1968年,挾持至南京明孝陵活活摔死,著名歷史學家,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張志新(1975年4月4日,遭割喉並槍決,「五七幹校」宣傳幹事) 遇罗克(1970年3月5日,被处决,北京工人,《出身论》作者) 史云峰(1976年12月19日,慘遭槍決,工人) 马连良 京剧表演大师 1966.12.16 蔡楚生(1968年7月15日,著名电影导演) 田汉(1968年12月10日,《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 赵树理(1970年9月23日,中国曲艺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名作家) 潘天寿(1971年,著名画家) 盖叫天(1971年1月15日,病逝,著名京剧演员) 林昭(1968年4月29日,北京大学学生) 失踪: 储安平(1966年,光明日报主编,著名记者) 其他在文革中受牽連的人物 任毅(中國知識青年,《知青之歌》作者,1970年被監禁九年,1979年平反出獄。) 较为详细的名单见: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文革受难者名录(不限于名人) 文革名人死亡档案  [编辑] 对教育的影响十年文革令全国所有的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取消。文革开始后的数年内,中国各级、各大教育机构基本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图书馆藏书被焚烧,教师被当众羞辱、打骂,一切教学科研工作全部停止。文革中,知识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知名学者往往不堪羞辱,选择自杀(见上文)。有些人认为当今中国人普遍难以建立信任关系问题,以及道德沦丧问题,甚至腐败成风问题都是文革时期人整人,人鬥人,互相出卖,互相揭发,互相批斗的教育结果。因为不论是当时无法无天的红卫兵还是被批斗的知识分子现在已经为人父母甚至祖父母。这些经受了精神折磨的人的子女普遍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和性格,也就是说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一代甚至几代人都在承受着文革的负面影响。 [编辑] 工农兵学员1968年,毛泽东在一次批示中表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一段话被称为“七二一指示”。1970年开始,许多大学按照这个指示招收“工农兵学员”。工农兵学员由各地各界单位推选,选择对象主要是家庭背景贫穷、政治思想激进的二、三十岁的青年,与本身的教育水平文化素质基本无关,很多是初中甚至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工农兵大学生去各大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以毛泽东思想改变教育系统,即将激进的思维强加到各大院校中。工农兵学员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是由于其政治立场和后台,往往可以随意批判学术权威,他们中还有不少人编写政治思想符合毛泽东愿望的教材等供中小学使用。工农兵学员招收持续到1976年,虽然也有个别人日后做出成绩,但总体上这是中国各大院校历史上学生地位最高而学生素质最低的奇特阶段。以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决定大学入学资格的高考,直到1977年文革结束后的知青大返城開啟階段才举行,那一年考生的平均年龄是最大的,录取率也是最低的。 [编辑] 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在文革中成为中国的主导政治理论,截止到1967年12月,已经出版《毛主席语录》3.5亿册,这对在中国扫除文盲起到了一定作用。毛泽东热爱法家思想,不爱儒家,因此在1966年兴起了“兴法批儒”运动。毛泽东的威望空前高涨,任何修正主义倾向都会受到批评和批判,全国盛行“造反有理”的口号,法律完全受到漠视。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出身成分论在文革中十分流行。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成为文艺歌颂的主角。提出了“破四旧”、“开门搞科研”、“人民代表以工农兵为主体”等众多新观点,提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大民主。很多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砸烂;一部分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因而停顿。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直接对准了中华文化自汉朝后的主流儒家文化。 [编辑] 對西藏文化破壞此条目或章节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2008年7月6日)您可以通过改写来協助改善这篇条目。请前往讨论页获取进一步的信息。西藏當時被認為是集四舊之大成的封建農奴制度社會,藏傳佛教象徵的寺院等建築如拉薩的大昭寺等成為破壞的對象,而大昭寺被破壞的程度之嚴重一般人鮮少知道,據當時在現場參予砸大昭寺及那段時間被迫到那裏打雜的反動份子們描述,大昭寺屋頂的象徵金色的祥麟法輪也曾被拆除並丟在地上,大昭寺裡面泥塑的佛像更是一個不留全部打掉,僅僅留下一尊佛像,這尊佛像就是覺仁波切,被藏人視為全藏最神聖的佛像,而當時紅衛兵們還把大昭寺的一樓拿來養豬,幸好覺仁波切頭上用純金打造的頭冠被酥油燈燻的烏漆抹黑沒被看出來,而得以保留至今,而所謂的「牛鬼蛇神」,代表「舊西藏」的舊政府、舊廟宇、莊園主,自然成為文革的「三大領主」,成為要批判的對象。(以上出自《西藏記憶》一書)而對於這段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唯色在《西藏記憶》與《殺劫》這兩本書中對於文革的採訪紀實,在這兩本書中對於「牛鬼蛇神」、三大領主與喇嘛們被批鬥的過程有詳細的記載,《殺劫》書中甚至還附上了照片。 不過這波文革幸運的沒有對所謂的達賴喇嘛當初的宮殿造成影響,根據當時知情的人描述,當時管轄布達拉宮的居委會本來是要去破四舊的,應該是當時的國家總理周恩來以這是國家財產的名義命令軍隊看守,布達拉宮這才逃過一劫,不過達賴喇嘛的夏居羅布林卡(意為寶貝園林)似乎就沒有如此好運,有段時間還被紅衛兵們換上「人民公園」的牌子。 [编辑] 名勝古蹟被破壞炎帝陵主殿及其附属建筑遭严重破坏,並刨挖陵墓內存物搶奪一空,最後全部夷为平地。[2] 倉頡庙多处石碑被毁,陵墓遭刨挖。[3] 山西舜帝陵被毀,墓冢挂上了大喇叭。 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大禹廟被拆毀,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爛,頭顱齊頸部截斷,放在平板車上游街示眾。 西藏大昭寺主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被搗毀面目。[4] 孔子墓被鏟平挖掘,其內孔子遺物與骨駭示眾後焚燬,“大成至圣先師文宣王”大碑被毁。廟碑被毁,孔廟的泥胎塑像被毀。[5] 孔子的七十六代孫孔令貽的墳墓被掘开。 和縣烏江畔項羽的霸王廟、虞姬廟和虞姬墓。香火延續兩千年至今日,“橫掃”之后,廟、墓皆被砸成一片廢墟。文革后去霸王廟的憑吊者,見到的衹是半埋在二里半露在地上的石獅子。 在橫掃一切的風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燭、簽筒被打爛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毀于一旦。 頤和園佛香閣、智慧海被砸,大佛被毀。[6][7] 王陽明文廟和王文成公祠兩組建築(包括王陽明塑像)全被毀平。[8] 新任太原市委書記下令砸毁廟宇。随即全市190處廟宇古跡除十几處被保留外悉数被毁。山西省博物館館長聞訊赶到芳林寺,只撿回一包泥塑人頭。[9] 醫圣張仲景的塑像被搗毀,墓亭、石碑被砸爛,“張仲景紀念館”的展覽品也被洗劫一空。“醫圣祠”已不复存在。 河南南陽諸葛亮的“諸葛草廬”(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間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羅漢全部搗毀,殿宇飾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焚燒。 書圣王羲之的陵墓及占地二十畝的金庭觀幾乎全部平毀,祗剩下右軍祠前幾株千年古柏。 文成公主當年親自主持塑造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安放覺拉寺)被搗毀。 合肥人代代保護、年年祭掃的“包青天”墓,也毀于一旦(參看包拯條目)。 河南盪陰縣中學生將岳飛等人的塑像、銅像,秦檜等“五奸党”的鐵跪像,連同歷代傳下的碑刻“橫掃”殆盡。 江南最古老經典千年建築物杭州西湖靈隱寺,周恩來總理派遣一連隊士兵堆壘包、架機關槍駐守防範紅衛兵破壞,仍不免有部份寺內石雕遭紅衛兵翻牆入寺敲毀。 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廟,連岳飛的墳也刨了個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揚灰。 阿拉騰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園被砸了個稀爛。 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馬被炸藥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乾二凈。 明神宗萬曆皇帝及后妃遺骸自北京定陵裡掘出,着龍袍骷髏吊掛於樹上曝屍,然後和皇后骨骸一同焚毁。 明思宗崇禎皇帝自縊的景山槐樹被鋸斷;現存為後再植新株。 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墳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遺骨被挖出遊街示眾。 湖北江陵名相張居正的墓被紅衛兵砸毀、焚骨。 北京城內的袁崇煥墳被夷成平地。 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騰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掃了個一乾二凈,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為榮的何騰蛟墓給挖了。 吳承恩的故居在江蘇淮安縣河下鎮打銅巷。他的故居不大,三進院落,南為客廳,中為書齋,北為臥室。几百年來曾有無數景仰者來此憑吊此故居和墓地。文革時《西遊記》成“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裡的“封”,吳氏故居也“被毀為一片廢墟”。 紅衛兵掘開《聊齋誌異》作者蒲松齡的墳,尸体被搗毀;墓裡除手中一管旱煙筒、頭下一迭書外,衹有四枚私章。他們對蒲氏私章不屑一顧,棄之於野。 建於1959年的吳敬梓紀念館在文革中被鏟平。 山東冠縣中學紅衛兵在老師帶領下,砸開千古義丐武訓的墓,掘出其遺骨,抬去游街,當眾批判後焚燒成灰。 張之洞墳刨開。張是個清官,墓裡沒一點珍寶,紅衛兵將張氏夫婦尚未腐爛的尸体吊在樹上。后人不敢收尸,任尸体吊在樹上月餘,至被狗吃掉。 北京郊區的恩濟庄埋有同治、光緒兩朝的宮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墓,鑿開的墓穴裡,衹有頭骨,不見尸骸,衣袍內滿是珠寶,后不知所終。 河南安陽縣明趙簡王朱高燧的墓被挖毀。 黑龍江黑河縣有座“將軍墳”,“因為屬于“帝王將相”,也遭到嚴重的破壞。 宋代詩人林和靖(967年或968年─1028年)的墓也在被毀之列。 清末章太炎、徐錫麟、秋瑾,乃至“楊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中的楊乃武的墓,都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口號聲中作犧牲。 一位年輕的中學老師領著一幫初中生以“讓保皇派頭子出來示眾”為由,刨開康有為墓,將其遺骨拴上繩子拖著游街示眾。革命小將們一邊拖著骨頭游街一邊還鞭撻那骨頭,好象相信康氏靈魂附著在骨頭上似的。游街後康氏的頭顱被贴上了標簽,上寫道:“中國最大的保皇派康有為的狗頭”,送進“青島市造反有理展覽會”。 浙江奉化縣溪口鎮蔣氏舊居,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生母的墓被上海的大學生領導的宁波中學生掘幵,其遺骸和墓碑都被丟進了樹林。 南漳縣為抗日名將張自忠建造的張公祠、張氏衣冠冢和三個紀念亭均被破壞。 發動西安事變的楊虎城將軍,使國民黨政府停止剿共政策,使中共能於大後方擴展勢力,有大功於中共,雖被國民党處決,仍是紅衛兵眼中的“國民党反動派”,墓及墓碑都砸毀。 新疆吐魯番附近火焰山上的千佛洞的壁畫,曾被俄、英、德等貪焚商人盜割,賣到西方。但那運到國外的壁畫畢竟被博物館珍藏,并未毀掉。而中國人自己幹的‘破四舊’卻重在一個‘破’字:將剩下的壁畫中的人物的眼睛挖空,或干脆將壁畫用黃泥水涂抹得一塌糊塗,存心讓那些壁畫成為廢物。 山西運城博物館原是關帝廟。因運城是關羽的出生地,歷代修葺保養得特別完好。門前那對高達六米的石獅子可能是全國最大的。文革後獅子被砸得肢體斷裂,面目全非;母獅身上的五衹幼獅都砸成了碎石塊。 安徽霍邱縣文廟,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龍、虎、獅、象、鰲等粉彩浮雕皆為精美的工藝美術品。‘房飾浮雕在文化大革命中統被砸毀。’文革後省、縣撥款數萬修葺,‘尚未完全复原。’山東萊陽文廟,‘大成殿雕梁畫棟、飛檐斗拱,气勢雄偉…文革期間大成殿被拆除。’全國四大孔廟之一的吉林市文廟,‘破四舊’中嚴重受損,荒廢多年,文革后歷時五年方修复。 唐代高僧襃禪結蘆安徽含山縣華山,死後弟子易其名為襃禪山。宋王安石遊覽此山,作《游襃禅山记》後,褒禪山遂名揚四海。因是‘四舊’,褒禪山大小二塔被炸毀。 全國最大的道教圣地老子講經台及周圍近百座道館被毀。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醉翁庭记》經另一宋代大家蘇軾手書,刻石立碑於安徽滁縣(今滁州市)琅琊山腳當初歐陽修作文的醉翁亭,至今已近千年。前去革命的小將不僅將碑砸倒,還認真地將碑上的蘇氏字跡鑿去了近一半。醉翁亭旁堂內珍藏的歷代名家字畫更被搜劫一空,從此無人知其下落。 贵州省镇远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内所有佛、道、儒三家供奉之像被砸坏,现仅餘空房。http://www.xzdx.com/photo/xzdx/dispArticle.Asp?ID=24 广西桂林西山唐代石刻、叠彩山等处摩崖石刻佛像头部均被砸毁。 珠海陈芳梅溪牌坊群,原有三座,现仅存二座,右边一座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用耕牛和拖拉机拉倒,已无法考证受赐人,据说红卫兵要拉倒另外两座牌坊时,梅溪村民都坐在牌坊下,红卫兵才罢手。  [编辑] 文物古董被破壞北京名學者梁漱溟家被抄光燒光。文革後,梁漱溟回憶抄家時紅衛兵的舉動時說:“他們扑字畫、砸石玩,還一面撕一面唾罵是‘封建主義的玩藝兒’。最后是一聲號令,把我曾祖、祖父和我父親在清朝三代官購置的書籍和字畫,還有我自己保存的,統統堆到院裡付諸一炬…紅衛兵自搬自燒,還圍著火堆呼口號…” 南京著名的書法家林散之珍藏多年的字畫及自己的作品全部被毀之一炬,他被赶回安徽老家。當時在上海居住的畫家林風眠家被抄家、畫被焚燒,又在風聲鶴唳中自己將留存的作品浸入浴缸、倒進馬桶、沉入糞池。 中央文史館副館長、84歲的杭州名學者馬一浮的家被搜羅一空。抄家者席卷而去之前,他懇求道:“留下一方硯台給我寫寫字,好不好?”誰知得到的卻是一記耳光。他悲憤交集,不久即死去。 名滿天下的84歲上海書法家沈尹默是中央文史館副館長,擔心“反動書畫”累及家人,老淚縱橫地將畢生積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大書法家的真跡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腳盆裡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團,放進菜籃,讓兒子在夜深入靜時拿出家門,倒進蘇州河。 作家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軍管會的軍代表指著他工作室裡的圖書資料說:“我幫你消毒,燒掉,你服不服?”“沒有什么不服,”沈從文回答,“要燒就燒。”于是包括明代刊本《今古小說》在內的几書架珍貴書籍被搬到院子裡,一把火全都燒了。 字畫裱褙專家洪秋聲老人,人稱古字畫的“神醫”,裝裱過無數絕世佳作,如宋徽宗的山水、蘇軾的竹子、文征明和唐伯虎的畫。幾十年間,經他搶救的數百件古代字畫,大多屬國家一級收藏品。他費盡心血收藏的名字畫,如今祗落得“四舊”二字,付之一炬。事後洪老先生含著眼淚對人說:“一百多斤字畫,燒了好長時間啊!” 遙遠的新疆首府烏魯木齊新華書店存書,通通被燒成灰。 湖南江永縣“女書”為僅有婦女懂得的一種文字。雖流傳近千年,因不入男子的社會,流傳並不廣,許多用女書寫成的詩歌被婦女珍藏,代代相藏,從未与世人見面。江永縣地雖偏僻,“破四舊”卻逃不脫,許多本應成為社會學、文字學乃至民族學研究資料的女書手稿被焚毀。 江浙一帶人文薈萃,明清兩代五百年,著名書畫家大部分出在那裡,留存至今的古籍也就特別多。僅宁波地區被打成紙漿的明清版的線裝古書就有八十吨,皆因燒書污染空气,送到造紙厂打成紙漿才是好辦法。 紅學家俞平伯自五十年代被毛澤東批判後,便是欽定“資產階級反動學者”。抄家者用骯髒的麻袋抄走了俞家幾世積存的藏書,一把火燒了俞氏收藏的有關《紅樓夢》研究資料。 當時,中國特有的刻瓷藝術家僅剩北京朱友麟一人。周恩來曾規定朱的作品是國寶,不得出口。可是前去抄他家的紅衛兵將他的作品摔個稀爛。不久朱凄慘地死去,國寶亦不复現。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的畫家凌虛,五十年代曾手繪一幅長達五十尺的《魚樂畫冊》,由中國政府取去作為國寶贈送印尼總統蘇加諾。他花了數十年功夫收集到各地上千張古版畫,當時亦被燒個一乾二凈。 中國畫院副院長陳半丁年逾九十,批鬥之餘,作品被焚毀。 上海畫家劉海粟珍藏的書畫被抄後,堆在當街焚燒。幸虧一位過路人以“工人”的名義鎮住革命小將,打電話給上海市委,才派人制止。但已燒了五個多小時,焚毀的字畫、器皿不計其數。 陝西畫家石魯被拉到西安鐘樓大街的鐘樓外,當街吊起來,在人群的圍觀中接受批判。他的“黑畫”被一幅幅拿出,批鬥一幅即撕毀一幅或在畫面上用紅筆打個叉。 因江青點名咒罵了名畫家齊白石。北京的紅衛兵砸了他的墓和“白石畫屋”。又逼著齊的兒子齊良遲刨平齊白石自書的匾上的字跡。 上海畫院七十五歲的畫家朱屺瞻,家中收藏的名人字畫被搜羅一空,七十余方齊白石為他的刻的印章一個沒剩。 一九五二年,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前妻楊宛君將張於甘肅敦煌石窟現場臨摹的二百六十幅唐代壁畫全部獻給了國家,自己僅保留十四幅張為她作的畫。如今抄家者光顧楊宅,那十四幅畫被搜走,從此全都沒有了下落。 著名的木刻家劉峴(中央美術館館長)被勒令交出全部“四舊”後,默默地把多年的木刻原版摞在壁爐旁,然后,點著火爐,一塊一塊地投進火爐,全部燒光。  [编辑] 上山下乡运动的影响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些年轻的学生因不能适应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劳动,因病或自然灾害而身故。很多人在文革结束后返回城市,但是也有人则永远地留在了那裡。部分知识青年在农村真正地“落户”,有的还有了自己的孩子,同时也部分的改变了中国的农村和城市的割裂的文化局面。同年龄的老三届大部分人都失去了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只有少部分人在文革後接受高等教育。知識青年下鄉,對農村開發建設有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知識青年受的教育不多,变成了知識青年務農,對中國教育資源,人才資源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对农村的建设作用也不大。 [编辑] 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文化大革命也在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影响。日本文化界發表「反對文化大革命」宣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曾經居住於中國東北十數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安部公房、三島由紀夫等數百位作家、藝術家聯名發動抗議,盼望中國當局能保護中國歷代文物免遭破壞; 香港在文革期间爆发多次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运动,之后演化成六七********************************。 在西方国家,毛泽东主义的信奉者也有很多人响应号召, 法国在1968年发生全国性罢工动乱,工人、学生高举《毛主席语录》游行; 美国学生佩带红袖章示威;日本学生高举毛主席语录向防暴警察扔自制的************************; 澳大利亚大学汉语系的学生自制红卫兵袖章卖钱,生意兴隆。“造反有理”这句口号被全世界所有对现状不满的人使用。 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於1966年11月以復興文化之名義開展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抵制文化大革命,並組成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總統蔣中正則多次發表譴責說話,甚至已經指示中華民國國防部令五十萬國軍備戰,戰鬥機天天升空演習,準備反攻大陸,據說蔣也以前黃埔軍校校長身份與學生林彪保持信函連絡;後因美國拒絕提供台灣作戰戰略物資補給,趁大陸「文革」來「反攻大陸」作戰之舉方停。  [编辑] 对文革的正负两面评价 [编辑] 负面评价对于文化大革命,现在中国官方自从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始终采取否定的态度。其长期正式的说法是——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动集团(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并指出毛泽东应为“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负主要责任。文革爆发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毛泽东对国内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另一方面,由于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功绩,使他的声望达到高峰,成为人民心目中的「偉大領袖」,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逐渐脱离实际而个人专断,凌驾于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受到严重破坏。在大陸的教科書(上海教育出版社)稱文化大革命是中國探索社會主義的失誤.是有領導人錯誤髮起被四人幫所利用,危害非常大.(對文化大革命完全否定) 1.國民經濟損失巨大,高達3000億元以上 2.科技嚴重滯后,与世界髮達國傢相差巨大 3.歷史文物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教育程度落后,社會倫理道德失準受此文件影响,多数中国人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经济文化停滞甚至倒退,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同程度的承受了这场不幸。由于文革是由毛泽东策划、发起和基本控制的,毛泽东应为这场灾难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还有一些人认为,文革本质上是毛泽东等人依靠支持群众夺回丧失的权力而发起的政治运动,毛泽东正是包括江青在内的文革中坚的後台人物,他在文革爆發初期不斷對當時的黨中央施加壓力,引致文化大革命一發不可收拾。[來源請求]在文革结束後不久,中国便出现了以《班主任》、《伤痕》等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流行,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对于文革暴露批判的潮流。著名作家巴金在从1978年开始撰写的《随想录》中,对于文革也进行了反思。并且在此后不断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倡议。在2005年春節,廣東省澄海市塔山風景區上、民間組織的文革紀念館正式開放,但直至4月17日,經《汕頭都市報》報導後才引起注意。此外文化大革命後軍隊長期戰力受到嚴重損毀,造成軍隊「紅而不專」和訓練不足與溝通不良的結果,使後期的中越戰爭所造成嚴重的死傷就是一例。在台湾,國民黨执政时期對文革的評價一直非常負面。虽然台灣在這二三十年來有著非常驚人的變化,國民黨推行的許多價值觀已經被顛覆,但是對文革的負面評價完全沒有被挑戰;多數台灣人(不論藍綠統獨)對於文化大革命抱著極為負面的觀感。文革、紅衛兵一直是台灣人拿來罵人的用語,因為文革被台灣藍綠雙方視為中國共產黨最惡毒的統治罪行,而且是中國二十世紀的最大災難之一。 [编辑] 正面评价但也有人認為,文化大革命後改革开放措施使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政权性质變質,而毛泽东以文化大革命的方式用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正確的。有很多人,特别是不少中国农民,怀念毛泽东时代平均主义和有免费的赤脚医生医疗的生活;他们不满现在的医院收费过高、房价暴涨、教育市场化的现实,甚至称“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为所谓的“新三座大山”。[4]很多人痛恨现在的党员官员大规模腐败,认为文革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是真正动真格的反腐败。[5]有人认为,毛主席时代倡导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联”和“下级批判上级、群众批判权威”等是真正的民主体现,相对于西方民主而称文革为“大民主”。[6]还有一些人认为,那时中国人全民族拥有信仰,充满斗志,不像现在这样迷茫困惑无助。在世界上的毛主义者,比如尼泊尔毛主义党,更认为“文革只有小过,无大错”,1978年以后的某些人则是背叛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修正主义者”。[7][8] [9]文革期间,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和基础建设的成就: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红旗”高级轿车,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建成通车,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大庆油田,三门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葛洲坝的建成,杂交水稻,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0]从“文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统计数字上看,“文革”时期的经济取得了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关于阶段发展指标,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 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关于生产水平,1976年和1966年主要产品产量相比,钢增长 33.5%,原煤增长91.7%,原油增长499%,发电量增长146%,农用氮、磷、钾化肥增长117.7%,塑料增长148.2%,棉布增长 20.9%,粮食增长33.8%,油料增长61.6%。有人认为,与之后相比,“文革”时期的经济增长水分不多,几乎都是工农业生产的增长。(《中国统计年鉴(1993)》,第57、50、33、444―447、364页,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年版。)[11][12]外交方面,从70年代初期起,出现了日本、德国等大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到1976年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由1965年底的49个增加到111个,经济贸易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並取代了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 [编辑] 相关书目(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Chan, Anita. 1985. Children of Ma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Activism in the Red Guard Generatio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Chan, Che Po. 1991. From Idealism to Pragmatism: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Thinking among the Red Guard Generation in China . Ph.D. di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雷运河,《告诉你真实的文革——济宁地区文革传记》 Liu, Guokai. 1987.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edited by Anita Chan. Armonk, N.Y.: M. E. Sharpe. 《文化大革命:史實與研究》劉青峰 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 Yang, Guobin. 2000. China\'s Red Guard Generation: The Ritual Process of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1966-1999. Ph.D. diss., New York University. 《形形色色的造反:衛兵精神素質的形成及演變》徐友漁 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殺劫》Forbidden Memory: Tibet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唯色 著,台灣大塊文化2006年1月21日初版,ISBN 9867291840 《殺劫》資料補充:當時在西藏也有紅紅火火的文革運動,但文獻和相片方面卻少得可憐;2006年1月在台灣出版的《殺劫》一書,藏人作者唯色根據父親在文革期間拍攝的數百張珍貴照片中,花費六年在西藏訪問遍查,並從訪者眼中認出不少相中批鬥與被批鬥的人物詳情和去向,並有少量官方資料,包括當時《西藏日報》的敘述;另外在另一書《西藏記憶》中亦有不少文字描述(訪談參予文革者23位),對文革期間對西藏的受害情況較好的補白,驚人地是其中不少受訪者是當年的紅衛兵或是積極份子,由他們述說西藏文革可能更具說服力,並補充了另ㄧ種觀點。《文化大革命博物館》楊克林 編,香港東方出版社,1995年4月初版,ISBN 962-8102-02-8(上冊)、ISBN 962-8102-03-6(下冊) 《文革受難者》,王友琴 著,開放雜誌出版社  [编辑] 文藝相關 [编辑] 文學《血火痴情——被尘封的另类文革故事》,加拿大诺曼出版社2007年出版,作者李宪源为著名“新毛派”人士。这一声称全面客观公正反映“被主流掩盖扭曲”之文革历史真相的60万字历史长篇小说,例外受到了汪晖、黄纪苏、陈子明等中国左中右思想界代表人物和多位“文革造反领袖”的一致好评。 《天讎》廈門第八中學紅衛兵凌耿著作 描述文革時福建實況及全中國年輕紅衛兵串聯至北京動人描述之紀實長篇小說 1970年代美國紐約時報印製出版。 《反修樓》冬冬等十數篇文革中短篇小說著作集 台灣爾雅出版社出版 《牛棚雜憶》季羡林著。 《最後的貴族》章詒和著 寫反右派、學者在文革時的種種 牛津大學出版  [编辑] 電影(以出品年代顺序排列)《武训传》(1950年,孙瑜导演,孙瑜编剧,赵丹、黄宗英主演) 《早春二月》(1963年,谢铁骊导演,柔石原著,谢铁骊编剧,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主演) 《苦恋》(1980年,彭宁导演,白桦、彭宁编剧,刘文治、黄梅莹主演) 《天云山传奇》(1980年,谢晋导演,石维坚主演) 《牧马人》(1982年,谢晋导演,朱时茂主演) 《芙蓉镇》(1986年,谢晋导演,阿城、谢晋编剧,刘晓庆、姜文主演) 《霸王别姬》(1993年,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 《蓝风筝》(1993年,田壮壮导演,萧矛编剧,吕丽萍、濮存昕、李雪健、郭冬临、郭宝昌、张丰毅主演) 《活着》(1994年,张艺谋导演,余华原著,芦苇编剧,葛优、巩俐主演)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姜文导演,王朔原著(《动物凶猛》),夏雨、宁静主演) 《天浴》(1998年,陈冲导演,陈冲、严歌苓编剧,李小璐、洛桑群培主演) 《八九點鐘的太陽》(2004年,卡玛、白杰明、高富贵導演)  [编辑] 相關條目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中国政治 文革名词列表 文革标语 文革口号 文革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全国大串连 上山下乡运动 批林批孔 破四旧 林彪 邓小平 周恩來 刘少奇 四人帮 江青 華國鋒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中国共产党 紅衛兵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內部書 去中國化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張戎   [编辑] 注释参考^ 此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如其名是从事书记等具体工作,并非文革结束后设立的同名中共最高领导人的职位。 ^ http://www.people.com.cn/GB/33831/33837/2534704.html ^ 《天翻地覆慨而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记》 ^ 高考回眸:“文革”中废除高考制度 ^ [1]  [编辑] 外部連結维基新闻相关報導:美国举行纪念文化大革命40周年研讨会,中国不准本国学者参加 [编辑] 專題報導 [编辑] 文革35週年文革備忘錄(簡體),《自由亚洲电台》  [编辑] 文革40週年血色的歲月:革命四十年祭(繁體),《明報月刊》2006年6月號 警鐘長鳴:文革四十年(繁體),《香港電台》2006年5月14日〈鏗鏘集〉 文革四十年:算清苦澀回憶(繁體),《中時電子報》 德国之声文革40周年纪念系列报道(簡體),《德國之聲》 文革40年 往事如烟?(簡體),《联合报》2006年5月8日 回首文革(簡體),《美國之音》 文化大革命40週年(繁體),《星島環球網》 四十周年评文革(簡體),《自由亚洲电台》  [编辑] 相關資料中國文革受難者紀念園(繁體、簡體、英文) 八九点钟的太阳(簡體) 文革博物館(簡體、英文) 文革博物館(簡體) 文化浩劫(繁体) 中国文革(简体) 文革(简体) 疯狂岁月(简体) 文革史(簡體) 文革博物館(簡體) 《人民日報》1950年1月1日—1991年12月28日(簡體),《蘇州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