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芷袋,原名茭荐(白话字:ka-chù, ka-chì)[1][2],又称加荐仔[3]、茭荐仔[4],类似新商品称台客袋、复古袋[5],是台湾的一种传统的手提包,上边比下边略阔,可作书包、文件包或手挽包使用[2]。
茄芷袋相传起源于台南市后壁区[4]菁寮里[6],最初由茳芏(三角蔺草)手工编织而成,称为草袋仔。,后来改为使用尼龙网布制作[7]的半透明[8]手挽袋。最早的茄芷袋使用编织,制作过程繁复,一个人一天最多制作五、六个茄芷袋,一个以二、三块钱卖出,除了制作茄芷袋之外,也会被用来制作草绳、帽子等其他生活用品。以前的蔺草在收割之后,需要先经过人工曝晒、放凉,再用一个类似像“石轮子”的工具,将翘起的蔺草压平,并在辗压的过程当中加入米糠,米糠内含的油脂可以让蔺草更滑顺,方便后续编织工作的进行。
然而,在1971年之后,因为土地重划,农夫们舍弃蔺草,改种经济价值高的水稻;同时间,塑胶制品大量兴起,茄芷袋的制作原材料,也就从易受潮发霉的蔺草转变成了塑胶尼龙布。尼龙布防水、耐磨的特性也让茄芷袋开始被广泛使用。而其中最经典的图样,即是以红色、绿色、蓝色,这三个颜色所构成的横条纹。在日本,称茄芷袋为“渔夫袋”(漁師バッグ)。据说是因为茄芷袋的材质,与渔夫使用的网子相似,故有此称;而韩国人目前称它为“台湾传统袋”(대만 전통 가방)或按中文发音音译为茄芷袋(치에즈따이);英文则是取台语的发音,以“KA-TSI”为名。然而,不管它的名称是什么,茄芷袋作为一个台湾人的常民物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扮演着一个低调朴实的角色。[9]
camel51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