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是一种袋,用于放入文具随身携带,从前多称书袋。书包通常由使用者背于肩上行走。
古代中国人一般使用纯布的书袋。到现代,受西方的影响,改用现在的书包。现代的书包有多种款式,最常见的是背包式的书包,还有配上轮子的书包,可以拖行。另外亦有人用手提式的书包,多见于高中生和大学生。有轮子的书包多为小学生使用。
都兰书包是台湾在2010年前后流行的一款邮差包,其设计概念源自台东县东河乡都兰以及台湾传统的书包设计。和东河肉包、都兰手工面包合称东海岸观光三包[1]。
背包以帆布做成,主要有红色和绿色两种,正面有白色楷体的“都兰国小”四个大字[2],也有些版本是写“都兰国中”[3]。坊间版本有许多不同尺寸,以魔鬼毡固定,价格约200至300台币;都兰国小官方制作的版本在侧边多绣了阿美族图腾及制作者的签名编号,发行之初只有单一尺寸,以转扣固定,价格约2500元[2]。
地名“都兰”一词源自阿美语:'Atolan,意为石头堆[4]。“都兰”在台湾闽南语的谐音“赌烂”[5](正字:突𡳞,罗马字:tu̍h-lān),表示看不顺眼、讨厌、惹火,原意义是“睾丸被戳”,为一粗俗词语[6]。
台湾自日治时代开始以帆布制作邮差包作为学生的书包,大多为深绿色,至21世记不少学校仍刻意保留了此传统设计的书包[7]。其实都兰国小原本并没有此书包,但因为前述闽南语谐音的趣味[5],坊间设计此书包发售。随着其流行,都兰国小也在2017年正式发行此书包,盈余60%会回馈给学校,40%给制作者[2]。
2003年,剧场人物陈明才至台东县东河乡都兰海边留下都兰国小红书包便投海自尽,之后他的友人金枝演社创意总监李俊阳、林靖杰等纷纷学起带此背包。2005年,都兰好的摆手创艺术小店开始卖此商品,此后东台湾流传到西台湾。[8]
2009年因总统夫人周美青使用此书包而爆红[9],风潮盛行时,都兰的街道上有二、三十间卖书包的店[1],一年可以卖200万个,并有观光客搭游览车专程前往购买[10]。在2020年法国巴黎时装周上也有出席来宾背此书包[11][12]。
2023年,悠游卡公司发售都兰国小书包造型的悠游卡[13]。
受到此谐音书包的影响,高雄狮甲国中以及台北芦洲国中的书包也曾引起关注,因为其倒著念谐音分别为“中国食屎”和“中国遮卢”,民进党曾考虑取其作为上街抗议的道具,但因校方不希望校名成为政治斗争工具而作罢[14][15][16]。
珑骧(法语:Longchamp)是法国的一个奢侈品牌,1948年由让·卡塞格伦(Jean Cassegrain) 创立于巴黎。
|
|
位于纽约曼克顿的旗舰店
|
|
公司类型 | 私人公司 |
---|---|
成立 | 1948年 |
创办人 | Jean Cassegrain |
总部 | 法国巴黎 |
业务范围 | 全球 |
产业 | 时尚 |
产品 | 皮包及其他皮制品、衣服、鞋子 |
员工人数 | 3,000 |
网站 |
www |
该公司最初生产的带有皮套的烟斗,后来开始生产皮质钱包等,1971年开始生产女包[1],包括“Le Pliage”系列尼龙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