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史话
第六章 诗如潮涌、棋如星云的唐、五代时期
  
    名棋手王积薪及其传世之作《十诀》
    唐代一共经历了二百九十余年。在这个昌盛的时代,围棋有了空前的发展,展现出
了一幅绚丽的图画。
    唐朝统治者对围棋颇为重视,唐玄宗特为围棋手们设置了一种官职,叫“棋待诏”,
官阶九品,与“画待诏”、“书待诏”同属于翰林院,所以又被统称为“翰林”。至此,
围棋手开始成为国家高级文职人员,从而确定了围棋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唐代统治者对围棋的重视,使围棋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获得更快的发展。因此,唐代
棋手多如星云,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王积薪。
    王积薪是唐玄宗时的棋手。据《西阳杂俎》记载,开元年间,王积薪曾在丞相张说
家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和一行和尚下过棋。王积薪自知棋力不差,不久便去投考翰林。
果然一战告捷,成为“棋待诏”。以后他就常在宫中陪唐玄宗下棋。
    王积薪性情豁达,不拘小节。在棋艺上则刻意求精,勤勉好业。当时流传着这么一
个故事:王积薪成名后,从不以名家自居,每次外出游玩,身边总带着一个竹筒,里面
放着棋子和纸画的棋盘。他常把竹筒系在马车的辕上,途中不管遇见谁,哪怕是平民百
姓,只要会下棋,都要下马来对弈一盘。谁要赢了他,还可以享用他款待的一顿佳肴。
(注一)
    《集异记》上说,安史之乱时,王积薪随唐玄宗逃往四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到了一处地方,住房都被一些大官们占用了。王积薪没有栖身之地,却碰到了婆媳两位
女棋手,夜间一起谈论围棋忘了困倦。“邓艾开蜀势”便是那天夜里学得的。那时,王
积薪已近晚年。
    王积薪在当时所以名震天下,不仅是因为他棋艺高超,而且由于他提出了一套围棋
理论,根据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围棋《十诀》。这《十诀》为:
    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轻速。
    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
    十、势孤取和。
    围棋复杂多变,而王积薪仅仅以这十条,四十字,极其简练、准确而又通俗地概括
了围棋实战中的战略和战术;总结了全局和局部,进攻和防守中的一些重要原理。有了
这十条,便可把握住围棋实战各个阶段的关键之处。
    《十诀》的影响十分深远。宋、明、清的棋手,莫不以《十诀》为座右铭。他们在
探讨围棋理论时,也都把《十诀》作为基本原理,在《十诀》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和提
高。
    《十诀》是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中的瑰宝之一。
    王积薪另有三本围棋专著已经失传。其中《金谷九局图》记录着唐玄宗开元年间,
王积薪与棋手冯汪在太原尉陈九言家里下的九局棋。因陈九言家又称金谷园,所以题为
《金谷九局图》。可惜棋谱已经失传,我们无从知晓九盘对局中,双方精妙的棋艺与风
格。 但从晚唐诗人韩 描写《金谷九局图》的诗句:“眼病休看九局棋”中,我们仍可
想象出九局棋的激烈厮杀情景。另外,我们目前还能够从幸存下来的王积薪习用式子—
—“一字解两征”(见宋代李逸民所著《忘忧清乐集》)中,看到名棋手棋艺水平之一
斑。
    传友谊扬国威的围棋高手
    除王积薪之外,唐代尚有不少一流棋手。在唐朝日益频繁的国事交往中,这些围棋
高手起了不少积极作用,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声誉。
    开元25年, 即公元738年,新罗(朝鲜)国王兴光病逝。唐王派出左赞善大夫邢涛
为特使,前往新罗参加吊祭活动。唐玄宗知道新罗和中国一样,是君子之国,礼义之邦,
“其人多善弈棋”,便命当时我国围棋名手杨季鹰作为邢涛的副手,一同前往新罗。这
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去朝鲜的第一位棋手,杨季鹰显然棋高一着,到那儿后没有人能战
胜他,朝鲜人民钦佩他,送给中国使者许多贵重的礼品。(注二)
    顾师言也是当时的著名棋手。《旧唐书·宣宗本记》上,曾记载了一件他与来访的
日本王子对弈的事。《杜阳杂编》记载更详细:日本国王子来访唐朝,唐宣宗得知王子
精通围棋,便把顾师言召进宫,命他和王子对局。王子很高兴,拿出了极为名贵的棋盘
“揪玉局”和棋子“冷暖玉”,谨慎地摆下阵势。虽说是下棋,因为两人是代表着各自
的国家,心情都很紧张,一时胜负难分。顾师言唯恐有负君命,有辱国威,每投一子,
都要凝思良久,举棋时,手指已经汗滋滋的了。经过一番苦战,到三十三着时,顾师言
终于把日本王子逼到了“瞪目缩臂,已伏不胜”的境地,从而大获全胜。这就是有名的
“三十三着镇神头”。
    此事是否真实,自明代王世贞起,就有疑问。但不管怎么说,顾师言毫无疑问是位
杰出的棋手。唐宣宗时,曾以一只盖金花碗为奖品,举行过围棋比赛。这可能是我国最
早的围棋奖杯赛了。在这次比赛中,顾师言力挫群雄,最后战胜一位叫阎景实的棋手,
夺得冠军,可以相信,以顾师言的棋力,是足以振国威的。
    棋品和人品
    下棋有助于修养身心,磨练思维。许多棋手以其深厚的涵养,敏捷的思路赢得人们
的尊敬。
    据说唐元和年间,有一位名叫郑注的医生多才多艺,精于棋道,敏悟过人,人们都
很喜欢他(注三)。另一位善弈者卢藏用,也才华横溢,文章、书法、音乐都很好,在
读书人中享有声誉(注四)。但也有为取胜不惜采用卑劣手段,棋品不甚高明,人品也
不高尚的。
    《玉泉子》中说,东都留守吕元应,常和门客们下棋。一回,正下着棋,送来了大
量公文。要他立即处理。吕元应刚拿起笔来准备批复,下棋的门客迅速偷换了一子。他
以为吕元应处理文件,一时不会注意棋局。然而,吕元应并未专心于公文,门客的小动
作,他看得一清二楚,只是未动声色。门客胜了这盘棋,第二天,吕无应就请这位门客
走了,谁也不知为什么,连那位门客自己也不明其中原由。临行时,吕元应照例送了许
多东西,以礼相待。十多年过去了,吕元应终因重病不治行将离开人间,他把儿子、侄
于叫到床前,对他们说:“交朋友必须认真选择。”接着,他向他们讲述了十年前与门
客下棋的那段往事,说,“当时偷换了一个棋子,我倒并不介意,但由此可见此人心迹
卑下,不可深交。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些。”说完,便与世长辞了。
    吕元应的遗言是他多年察历人生的经验之谈,棋品和人品是不可分割开的。
    杨贵妃智救残局
    唐代棋手中,可以列上几位君王的名字。
    唐高祖李渊很喜欢下棋,《旧唐书·裴寂传》上说,他留守太原时,有时整天整夜
地下棋。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李智云,也是个棋迷,他甚至把围棋当作一门学问加以研究。
(注五)
    唐顺宗李涌还是太子时,对围棋就很感兴趣,常和当时的棋待诏王叔文下棋。当了
皇帝后,仍爱下棋,并且重用棋手王叔文,使这位有抱负的政治家有机会实行他一系列
的革新措施。(注六)
    最负盛名的帝王棋手当推玄宗李隆基,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流传下来,
妇孺皆知。但有件事人们未必知晓,杨贵妃还是位通晓围棋的棋手,从《西阳杂俎》记
载的一件事来看,足见杨贵妃的乖巧、聪慧。由此也可知她为何能博得唐玄宗的宠爱。
那是一年夏天,玄宗与亲王对弈,贺怀智受命在旁边弹琵琶助兴,杨贵妃站在一旁观阵,
手里牵着一种温驯的小动物——康国 。下着下着,玄宗招架不住亲王的围攻,眼看就
要输了。杨贵妃看得明明白白。她急中生智,把手中的康国 放到棋桌旁边, 让它爬上
棋盘,结果把棋子搅乱了。一局棋便不了了之,给皇上解了围。玄宗为此十分高兴。
(注七)
    唐朝还有位皇帝僖宗,他的围棋水平不高,可总喜欢下。《天中记》里,说他下棋
时,就命棋待诏来观棋。名义上是观棋,其实是叫人帮出主意,他自己只管按吩咐投子。
    诗人和棋手
    唐朝是我国诗歌兴盛的时代,在唐诗中,可以找到歌颂棋手的诗句。
    诗人杜牧有两首《送国棋王逢》,称赞王逢棋力超群,“绝技如君天下少”。他的
棋风“赢形暗去春草长,猛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很有
些不贪不怯,稳扎稳打的气派特点。
    诗人刘禹锡则在《观棋歌送还师西游》一诗中,说棋手还师“行尽三湘不逢故,终
日饶人损机格。”还说他“雁行布阵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把棋手善用奇兵。出
奇制胜的棋风描绘得淋漓尽致。
    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提到围棋的更多,例如:“楚江巫峡半云雨,清覃疏帘看围
棋。”(注八)写的是诗人观棋。“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注九)这写的是诗
人下棋。“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注十)这里诗人是用围棋的变化莫
测来比喻世事复杂。“且将棋度日,应用酒为年。”(注十一)这里,下棋已成了诗人
晚年的乐趣了。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对围棋不仅有兴趣,而且有相当的造
诣。
    著名诗人元稹,也很喜爱围棋,从他的“客来有棋局”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他常与
来客对弈。元稹还写有《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敝居见赠二十四韵》一诗,记述了长庆元
年在他府中举行的一次围棋名流荟萃的盛会。
    唐末诗人李洞,是位隐者,他写有“幽人斗智棋”和“石上铺棋势”的诗句。他还
在诗中描写过他与宋校书、薛秀才、郑侍郎等隐者下棋的场面。
    诗中写棋也给一些人带来麻烦。《候鲭录》中提到,唐宣宗时,杭州缺一刺史,原
准备派李远去做这个宫。唐宣宗知道后说:“李远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旬‘青山不厌
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这样贪杯恋棋的人怎能够理事治民呢?”李远一句诗丢掉
了一个官职。
    也有人在下棋时做诗的。据说王勃下围棋时,投四子可作一诗,真可谓一朝大才子。
(注十二)
    李后主弃棋从政
    人们志向不同,下棋的目的、态度就不同。五代时战事频仍,一些知识分子远离尘
嚣,避居山野,以求脱世超然。这些人爱下围棋,以此修炼性情,甚至作为一种精神寄
托。《册府元龟》上记载了隐居在华山的郑云叟的一些事情。他非常爱下棋,一旦遇到
对手,常常昼夜不歇。冬天刮风下雪,他的手脚全冻裂了,仍无休局之意,依然下个不
断。
    另一方面,那些昏庸无聊的官宦则把下棋当成赌博的手段。据《五代史·陈保极传》
记载,后唐进士陈保极,就常以围棋赌博,此人人品低劣,输了便以手乱局,赖着不给
钱。
    后蜀君臣中也有以棋赌博之风,花蕊夫人的《宫词》中“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候官
家(皇帝)未出时,为赌金钱争路数,长忧女伴怪来迟。”的诗句,专门记述此事。
    与前、后上蜀同为当时文化中心的南唐,君臣也终日以围棋“娱宾而遣兴”,甚至
因而贻误国事。
    凡有点志向的君主,多少还能控制自己的棋瘾。南唐后主李煜也酷爱围棋。他刚当
上皇帝不久,被贬为舒州副使的肖严应召回来。这天后主正与亲信下棋,肖严前来叩见,
看到皇帝在下棋,他勃然大怒,挥手将棋盘扔到地上。后主吓了一大跳,十分不满地问
他:“你想学魏徵直谏吗?”肖严朗郎而言:“我非魏徵,陛下亦非唐太宗。”后主一
下醒悟了,他明白了肖严是想要他不要因为下棋荒废了政事,便不再继续下棋了。(注
十三)
    南唐君王中还有不少喜欢下棋的。中主李景及其兄弟都是围棋爱好者,常在一起对
弈。现存五代著名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描绘的就是他们下棋的情景。
    中主第九个儿子李从谦,才几岁,下围棋和作诗都很好,后主很喜欢他。《全唐诗》
里说,后主与侍臣下棋时,还没几岁的从谦便爱在一旁看,样子看实讨人喜欢,后主曾
命他写了一首《观棋》诗。
    徐铉和他的围棋理论
    南唐围滇大家是当时的吏部尚书徐铉。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围棋理论家,著有《棋
图义例》、《金谷园九局谱》、《棋势》等围棋理论著作。他的《棋图义例》在我国围
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棋图义例》中,徐核将当时围棋实战中的各种术语和各种着法,归纳总结为三
十三种,其中有些现在还在应用。它们是:
    立,行,飞,尖,粘,干,绰,约,关,冲,觑,毅,割,顶,捺,跷,门,断,
打,薛,聚,劫,搜,扑,勒,刺,夹,盘,松,持。
    研究着法,实际上就是研究围棋的战术。《棋图义例》可以说是我国围棋史上第一
本全面研究围棋战术的著作。
    为便于人们记棋谱,徐铉分别给围棋盘上的十九道线冠以名称,这在当时可以说是
一个创举,大大方便了棋谱的记录,它对于棋谱的流传起了重要作用。徐铉给十九道线
取的名字为:
    一天,二地,三才,四时,五行,六宫,七斗,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
月,十三闰,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六星,十八松,十九客。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这种记谱名称逐渐被:“1,2,3,……”和“一,二,
三……”所代替,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销毁古谱,独持秘诀
    唐、五代棋书很多,除了王积薪、徐铉写的那几本,至少还有《棋图》、《玉溪
图》、《棋势图》、《棋势新注异图》、《弈棋经》、《棋要诀》和《棋术要诀》等,
但除了王积薪的《十诀》和徐铉的《棋图义例》之外,现都无处查找。
    关于古谱的亡佚,近代学者孙鉴认为:是因为“术士深秘其书而毁之”,以便“独
持自夸隐晦之极”。也就是说,有些棋手,得到古谱后,怕流传开去别人也学会了着法,
显示不出自己的高明,便将它们忖之一炬。封建社会印制技术落后,版本稀少,毁于一
炬不无可能。加上那个时代以棋进阶者不乏其人,独持秘诀之心也并非夸张之言。但不
管怎么说,古谱的散失影响了围棋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情。
    (注一)《云仙杂记》
    (注二)《旧唐书·新罗传》
    (注三)《旧唐书·王守澄传》
    (注四)《旧唐书·卢藏用传》
    (注五)《新唐书·高祖列子传》
    (注六)《弈旦评》
    (注七)唐·段成式《西阳杂俎》
    (注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小楼二首》
    (注九)《别房太尉墓》。
    (注十)《秋兴八首之四》
    (注十一)《寄岳州贾司马六丈严八使君两阁老》
    (注十二)《棋天洞览》
    (注十三)《南店书·肖严传》。
    ------------------
  鲁之虺扫描,黄冠富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