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塔吉克族
简介(分布、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发展简史及民族发展大事记等)
    我国的塔吉克族共有3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县。
    塔吉克族是我国惟一使用东伊朗语的民族。他们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使用波斯文,后因学校中以维吾尔文课本授逐渐改用维吾尔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塔吉克族为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9月成立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并先后在莎车、泽普、皮山等县成立了四个塔吉克族乡。
    塔吉克族人民的生活特点是半游牧半定居。他们在山谷中,农田旁,依山傍水建筑土木结构的平顶房作为固定住宅,每年秋收开始到春耕结束在此居住。上山后,则住易于拆装,便于搬迁的毡房。春耕播种结束后,牧民们立即赶着畜群上山去,让牲畜上高山牧场吃草,利于牲畜成长育壮,既可避免山谷中的庄稼被牲畜践踏,还可避免因谷地温热,牲畜在谷中度夏不上膘,感染疾病等。
文化艺术 >top
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或重要人物及其神化传说 >top
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top
  大家庭:半牧半农、半游牧半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塔吉克族传统的大家庭形式得以维系和保持。长期以来,塔吉克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在艰苦的高寒山区环境中,小家庭难以克服风雪严寒和资源贫乏等困难,也无法提供半牧半农等多种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较多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因此,这里的大多数家庭仍然是几世同堂。你随意走进一户塔台克族人家,那种老少相依为命、合家团聚、尊老爱幼、亲情融融的场面,立刻就会感动你。辈分最高的男子主持生产活动和家庭生计。父亲向儿子传授畜牧业和农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母亲负责教导女儿,教她们挤奶,教她们烹任。
  礼仪:塔吉克族也很注重礼节和礼仪教育。如在接待客人的礼仪中,就有一条家喻户晓、人人作为规矩来遵守的谚语: 不要打开客人的行爱, 不要询问客人动身的时间。 由此可见,塔吉克族既热情好客又很注重礼节。他们对来访的宾客和要求食宿的过路人,一律热情欢迎,诚恳款待。大家依靠这种互相帮助,解决旅行时在人烟稀少的高原牧区不易获得食物和住宿的困难;也通过这种互相帮助,体现了自己崇高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为自己的家庭和民族树立起美好的形象。 塔吉克族的见面礼非常亲切。男人们相见的时候,互相握手,并互相吻对方的手背。关系亲密的兄弟、亲戚、近邻们久别重逢,则彼此热烈拥抱。小辈见到长辈时,要急走几步迎上前去,吻长辈的手,然后长辈吻小辈的额部。女子相见时,幼辈吻长辈的手心长辈吻幼辈的额和眼,平辈则互相吻面颊。男女相见,一般以握手问好为礼。
宗教信仰
>top
    塔吉克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社会经济、日常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大家庭的严格家教是以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为最高准则进行的。长辈们除要求后代子孙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有关宗教功课外,还要求按伊斯兰教的道德规范行善做好事。如母亲教导女儿,出嫁后要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公婆,尊重丈夫,遇见陌生人不抬头,不和男人开玩笑,为人要敦厚朴实,当家要勤劳节俭等。
民族节日 >top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
>top
    从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喀什再往南行,绿洲在身后渐渐隐去,前面的地势却越走越高,开始进入帕米尔高原东部。 随着道路向前延伸,两旁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峰峭壁,两山之间奔腾的河流越来越湍急,就可见到:冰山群峰如刀削笔立,雄伟壮丽;河流溪水如万马奔腾、巨雷轰鸣。我国塔吉克族聚居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其险峻奇丽,惊心动魄 、气象万千、壮美如画的无穷仪态和风情展现在人们面前。
建筑风格
>top
土木结构的平顶房
经济活动
>top
    在国家的帮助下,塔吉克族地区大力兴办工业、商业、教育事业,推广科学养畜,建成了经过塔什库尔干的中国--巴基斯坦国际公路,改变了这里的面貌。塔吉克族人民适应帕米尔高原有山、有谷、有水的地理特点,在高山牧场上放牧牲畜,在低谷农田中种植庄稼,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既在高山草坡上牧养绵羊、山羊、牦牛、黄牛、马、驴、骆驼,又在谷地种植青棵、小麦、玉米、豌豆等。
重大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