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分布、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发展简史及民族发展大事记等)
|
|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Vghur”的汉文译音,它的意思是“团结”、“联合”、“协助”。
全国维吾尔族有721.4万多人,其中新疆有719.1万多人,湖南省的常德市有5400多人,其余散居北京等大中城市。
手鼓敲起来,热瓦甫弹起来,顺呐吹起来,头戴花帽的男女老少跳起舞来了……
那节奏鲜明的手鼓声,那优美动听的热瓦甫,那啼亮热烈的唢呐腔,那俊男俏女的迷人舞姿,如火一般迅速燃烧起大家的激情,不由得你不放声歌唱,不由得你不随之起舞,不由得你不如痴如醉……
这,就是我们热情、开朗、乐观的兄弟民族--维吾尔族留给中外人士的第一个美好印象。
|
文化艺术 |
>top |
亲爱的朋友,你如果有机会去新疆,不可不到吐鲁番,到吐鲁番不可不到葡萄沟,到葡萄沟不可不亲手摘下井尝尝品种繁多的葡萄。只要你到葡萄沟去,就能体会到什么是最甜蜜的生活。正如著名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所唱的:
……引来雪水把它(葡萄)浇灌,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 葡萄根儿扎寸良在沃土, 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 ……姑娘遥望着雪山哨卡,
捎去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何止是这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心儿醉了;此地、此景、此果、此情让所有人的心都醉了! |
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或重要人物及其神化传说) |
>top |
|
|
>top |
维吾尔族人民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外,其风俗习惯也完全体现了伊斯兰教特点。在饮食方面,严格禁食猪肉,不吃凶猛禽兽的肉和一切动物的血以及自死动物。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就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肉孜节(开斋节)和库尔班(古尔邦)节等。婚姻、丧葬以及其他礼俗也完全遵循伊斯兰教的有关规定。
饮食: 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欢食肉和瓜果,奶制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食品种类很多,常吃的有馕、"颇罗"(抓饭)、清炖羊肉、那仁、包干、拉面、炒面、馄饨、烤羊肉、烤全羊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受到中夕滨客的称赞。
服饰: 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比较讲究。男于在衬衣或外套上穿着没膝长斜领、无纽扣的“袷袢”(长袍),系腰带;妇女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套背心。维吾尔族男女都戴绣花小帽,花帽种类很多,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奇依曼”是繁花似锦的意思,顾名思义,这是一种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的花帽。“已旦姆”和鲜美的已旦杏联系在一起。很早就从西亚引进的已旦杏味道不同于一般杏,非常甜美,而且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生命力十分旺盛。巴旦杏的特性和形似新月的果核,被维吾尔族人民作了艺术性渲染,扩展为自己特有的装饰图案,运用到花帽上,白色的粗、细、直的点和线相结合,四周涟腑的波浪和晶莹的水珠簇拥着中央的已旦杏核,引起人们无限的逻想:犹如涓涓清泉在哺育着果实累累的树木成长,寄托着维吾尔族人民的美好希望。
|
|
>top |
维吾尔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
民族节日 |
>top |
|
|
>top |
|
|
>top |
|
|
>top |
农业:维吾尔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尤其擅长植棉和园艺。新疆的自然条件适宜植棉,加上维吾尔族人民精巧的植棉技艺,所产棉花纤维洁白细长,质地优良。每当收棉季节,高堆人云的雪白棉花,比那满大飘过的白云还要美丽壮观。
种植瓜果是维吾尔族的特长,特别在种植葡萄方面,他们积累了一整套开墩、搭架、修枝、疏果、施肥、适时灌溉的经验。吐鲁番中以东约15公里的火焰山两侧有一·个绿色峡谷,林木繁茂,水渠纵横,风景秀丽,它就是闻名中外的葡萄沟。在这条南北长约8公里的峡谷里,连绵不断地种满了葡萄。著名的有无核白葡萄、红葡萄、马奶于葡萄等。所以,这里被中外游客誊为世界上“最甜的地方”。
手工业和商业: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也较为发达。尤其以黄金、玉石、皮革加工和纺织著称。历史上,维吾尔族商人经常到内地经商,有的甚至常住长安、开封等大都市,组织较大的骆驼商队进行内、外贸易。外贸的主要对象是中亚诸国和印度等,转口贸易远达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等地,现在,我们也经常能在全国各地见到维吾尔族商人的身影。
|
|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