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分布、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发展简史及民族发展大事记等)
|
|
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的汉文译称为“攸乐”。基诺族是我国政府1979年6月正式确认的单一的少数民族。共有1.8万多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山基诺族乡。勐旺、勐养、撒揽坝等地以及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基诺族散居。传说基诺族是远古时代从北方迁移来的,迁徙时曾经过昆明和峨山,辗转来到西双版纳的勐遮和勐养,最终在基诺洛克定居。西双版纳从元代起归属中央王朝统治,在这里设立“彻里路”,委任傣族主官管辖;明代改设“车里宣慰司”;土司统治一直沿袭到清代,清雍正七年设立普洱府
由于基诺山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清政府又在今基诺山的司主寨设立“攸乐同知”,修建了“攸乐城”。六年后攸乐同知裁撤,委任基诺族头人为“攸乐土目”,从此基诺洛克又被纳入傣族土司的统治之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
文化艺术 |
>top |
基诺族人民有本民族语言,内部没有方言区别,他无文字,使用汉字。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流传。
歌舞是基诺族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伴奏的乐器有三弦、萧、竹响篾以及七个音节的竹筒打击乐器。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学会了一些喜闻乐见的曲调,能够触景生情,随意填词,引吭高歌。每逢节庆聚会,长者即兴而歌,青年翩翩起舞,常常通宵达旦。 |
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或重要人物及其神化传说) |
>top |
|
|
>top |
服饰:基诺族男子穿无领对襟黑白花格小褂,无纽扣,前襟和胸部绣有红色和蓝色花条,背部绣有彩色花纹图案,下穿宽大的长裤,裹白绑腿。女子穿对襟的蓝、红、黄花条纹小褂,袖子镶有图案花纹布条,胸前围三角形花布“围腰”,下穿红布镶边的黑合围短裙,头戴三角形的花格布帽,脚上裹花布绑腿。不论男女都戴耳环,耳环眼大还是勤劳勇敢的标志。恋人们喜欢互赠花束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以表示爱慕之情。
|
|
>top |
|
民族节日 |
>top |
|
|
>top |
|
|
>top |
|
|
>top |
茶 |
|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