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纳西族
简介(分布、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发展简史及民族发展大事记等)
    纳西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人口:298,900人,主要聚居在丽江地区纳西族自治县,宁蒗、水胜、维西、中甸、德钦、在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纳西族历史悠久,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氐羌支系有渊源关系。自称“纳”、“纳西”、“摩梭”等。
文化艺术 >top
    纳西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灿烂古代文化,使用过自己的象形文字,明末清初,接受了汉族文化,汉文便逐渐为纳西族人民普遍使用。
    《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结晶,是东巴教的经书,东巴教是纳西族特有的原始宗教,大约产生于公元十一世纪以前。纳西语称巫师为东巴,故因此命名。“东巴教”是从原始的万物有灵论发展而来,信仰多神,自然之神灵和祖先神灵。《东巴经》就是用东巴文书写的,除去宗教方面以外,有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医药、畜牧,家庭形态,饮食生活,民族关系、风土人情等内容,是了解认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属象形文字类型,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用简单笔划把事,物,意的轮廓表达出来,用这种象形字书写的句子有的极象一幅图画,它只是起到一种提示的作用,无固定的读法,所以即使会说纳西语,又认得一个一个象形字,但仍不能读懂经文。只有从小从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看着经文,口诵句子,这种文字已有约一千年的历史。
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或重要人物及其神化传说 >top
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top
    服饰:纳西族的服饰古今变化较大,现在的男于服装已基本上与汉族相同,妇女的服装仍然保留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其特点是宽腰大袖上衣,外加坎肩,多为蓝、白、黑三色,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背披羊皮披肩,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各色图案,称为"披星戴月",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
    婚俗:一般来说,纳西族是一夫一妻制,但居住在丽江宁蒗永宁地区纳西族的一个支系--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阿夏"走婚制和母系家庭的残余。所谓“阿夏”,“阿注”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夫妻各自在自己的母亲家里,结交阿注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男子夜间到女家走访、住宿,所以也称“走婚”。白天男子回到母家,他们所生的孩子归女方,父亲没有义务抚养孩子,他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女方家的舅舅抚养,当然在农忙季节,如果女方家需要,男方也可以前去帮忙。阿注婚姻完全建立在爱情之上,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男女双方一旦产生了爱情,就可以结交为阿注关系,这种关系不受任何章程和任何人的限制和于涉,完全以双方的情感来维系,一旦双方发现感情不合,就可以自行解除,另寻更适合自己的情人。人的一生中有的只有一两次阿注关系,也有的有几次或更多次的阿注关系不等。这种阿注婚姻,促成并巩固了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
    在长期的阿注婚中,婚姻形态也由分居向同居转化,就是双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男女某一方的母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今天摩梭人大多数是一夫一妻制,“阿注”婚姻已在减少,随之而来的将是母系家庭的逐步解体,“阿注”婚姻将成为历史。摩梭人的“阿注婚姻”被民族学家喻为“人类社会家庭婚姻发展史的活化石‘,其家庭组织和婚姻形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关注,同时也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宗教信仰
>top
    一般来说,纳西族信奉喇嘛教,除此之外,也信仰本民族的东巴教:即巫师、万物有灵、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
民族节日 >top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米拉会”(纳西语)即棒棒会。这是纳西族过春节的最后一天,棒棒会就是竹木农具交易会,为春耕准备好农具。
    三月、七月的丽江骡马大会,都是纳西族自己独特的节日,举行盛大的物资交流会。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沪沽湖附近的摩梭人举行朝拜女神山的活动,这是一个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群众节日。女神山就是沪沾湖畔的狮山。又称格姆山,传说女神保护着人民的平安幸福、牛羊兴旺,五谷丰登。朝山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聚集在狮山下烧香,喇嘛念朝山经,人们向女神敬献酒肉及水果,并叩头朝拜。接下来是群众的娱乐活动,对歌、跳舞,赛马、射箭、荡秋千……欢乐、热闹无比。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
>top
建筑风格
>top
    纳西族的建筑古朴典雅,最有名的代表就是丽江县的大研镇,古城的建筑群都是土木结构的瓦屋,大多是二坊一照壁式建筑,也有四合院,这些建筑的门窗,牌楼上有精工细雕的图案,题材丰富,有双凤朝阳。降龙伏虎。二云抢日、暗八仙等。这些图案清秀明丽,线条生动苍劲,形象栩栩如生,显示了纳西族人民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经济活动
>top
重大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