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侗族
简介(分布、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发展简史及民族发展大事记等)
    侗族共有251.4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剑河、三穗、镇远、铜仁、江口等县(市)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湖南省的通道、新晃、芷江、靖州等侗族自治县及绥宁、会同、黔阳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罗城、环江等自治县。此外湖北省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市)还有数万人。
文化艺术 >top
    语言文字: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侗语以贵州锦屏的各族杂居地带为界,分成南北两个方言区,但方言之间的差异不大。1953年中央民族学院开始培养侗语文干部;1956年着手侗文的设计工作;1958年召开了侗族语言文字学术讨论会通过了侗文方案(草案)。从此,侗族人民有了以贵州省榕江县的东江语音为标准音、以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拉丁字母为拼音文字的本民族文字。侗族人民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戏曲、款词、玩山白话中最重要的部分。
   戏曲:侗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戏曲——侗戏。侗戏演出前有一段开场白,正本戏采用侗歌加对白的形式,结束时全体演员唱一段“消散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侗戏有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珠郎娘美》等优秀剧目。
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或重要人物及其神化传说 >top
   《珠郎娘美》:传说从前侗家寨子的大榕树会唱歌,雀鸟吃了树上结的榕果,就有了婉转动听的歌喉。可是,住在旁边的萨阳婆婆偏偏嫌烦,砍倒了榕树扔进河里。河里的鱼儿吃了榕果,满肚子都是歌。打渔人细崖捕鱼回来,发现鱼肚里装满歌,就用箩筐挑了去卖。他走过兰洞河桥上时,一换肩扁担就闪断了,箩里的歌撒出来冲遍了九个州。从此,侗族地方到处都是歌声了。其中最有名的是“侗族大歌”、“踩堂歌”、“琵琶歌”“情歌”。
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top
宗教信仰
>top
民族节日 >top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
>top
建筑风格
>top
经济活动
>top
    侗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稻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喜种糯稻,侗乡素有“糯谷之乡”的美称。侗族山区是全国八大林区之一。侗家有种“十八年杉”的习俗,每当女孩出生就种若干株杉木,到女儿出嫁时杉木也就成材了。改革开放以来,侗乡的土特产杉木、木耳、香菇、玉兰片、香猪、香牛、滚郎茶及各种中药材等,得到了发展,并能出口创汇。
重大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