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专题史话
  四、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汉代丝绸
 


四、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汉代丝绸

 

汉代的丝绸实物,在国内外的考古工作中多有发现,分布的地区也很广。国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内蒙古自治区、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国外如蒙古人民共和国诺因乌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乐浪遗址、苏联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左岸奥格纳哈特地区,以及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的克赤地区,叙利亚沙漠中的帕米拉、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杜拉、欧罗巴斯……等地,都有出土。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葬里,曾发掘出大批西汉初期的丝织品,计衣著、鞋袜、手套等服饰四十余件,杂用织物二十种,还有整幅和不整幅的丝织物五十余件。丝织品种有:

(一)绢:经丝密度粗的每厘米55根,中等的每厘米75根,细的每厘米达120根。纬丝密度一般比经丝略松一些。细的绢一般作绵袍、几巾、枕巾、夹袱等的边缘,或作手套、香囊等用。

(二)方孔纱:这是一种质地轻薄、有方形纱孔的丝织品。其中有一件素纱衣,衣长128厘米,袖通长190厘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市两。还有一块幅宽49厘米,长450厘米的纱料,重仅2.8克。汉代有一种“蝉翼纱”,同它很相近。这种薄纱在织制过程中从缫丝、牵经、络纬、穿综、插筘到投梭织纬,都需精工细作,工艺技巧很高。这种纱料,有的还经过印花,也有的是印花后再用毛笔填彩的。

(三)花绮:这是在平纹地子上织出斜纹暗花的丝织品。其中有一些是织出带耳的菱形花纹的,这种花形同汉代的漆耳杯外形相似,故称为“怀纹绮”。这种绮质地细薄透明,仿佛是现代的玻璃纱。还有一些是在菱形几何骨架内填双鸟纹和四面对称形花纹的绮,质地稍厚,表面都绣有五彩云纹,用作香囊、竽律(乐器)袋、衾〔qīn亲,被单〕等。

(四)菱纹罗:这是利用特殊的绞纱装置织成的高级丝织品,特点是花纹和地纹都露有绞纱纱孔,花地透明。这类品种在我国山西阳高,甘肃磨嘴子,西北沿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乐浪遗址,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诺因乌拉等地都有出土,说明当时使用是很普遍的。

(五)起绒锦:这是一种多重经丝提花的丝织品,花纹由绒圈组成,有浮雕状的立体效果。如果把组成花纹的绒圈剪断,让绒圈的丝头散开,就相当于提花丝绒。因此,它就是提花丝绒的前身。

起绒锦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诺因乌拉汉匈奴墓和我国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墓,以及湖北江陵汉墓中都曾发现。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起绒锦,有四种不同的花型,有的绒圈大小

 

相等,有的绒圈大小相配,使花纹多一个起伏变化。这些起绒锦,主要用作衣服和衾的镶〔xiāng乡〕边,或者用来作香囊。

(六)经锦:这是西周、战国以来的传统品种,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经锦,同左家塘战国楚墓出土的经锦一脉相承,花纹题材除几何纹外,还有自然形象的兽纹和植物纹等。它是东汉丰富多采的经锦的光导。

(七)绦〔tāo滔〕:是一种狭幅织有八分体书文字的丝带子,用来作手套和边锦。在丝织品上织八分体书文字的风尚,到东汉盛行一时,许多经锦,都织有表示吉祥的铭文。

 

 

(八)组带:即织花丝带,用来捆扎东西。

(九)其他的花纹装饰:包括1.毛笔彩绘;2.以墨线印花,然后填绘色彩;3.以金、银粉印花;4.用辫子股绣法绣成五彩云纹;5.在方孔纱上纳绣图案花纹等各类品种。色彩有朱红、绛、紫、墨绿、黄绿、深浅褐、深浅棕、中黄、深蓝、宝蓝、浅蓝、银灰、黑、白、金色、银色等等,反映出我国在西汉初期丝织、印染、刺绣技艺的高度成就。

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是西汉初轪〔dài代〕侯利仓夫人的墓葬。轪侯利仓的封禄不过七百户,而随葬的物品如此精美,数量如此众多,证明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无比奢侈,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掠夺剥削是无比残酷的。另一方面,这批宝贵的文物资料,却闪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光辉!

我国新疆是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经之途,在古代“丝路”通过的地方,发现的丝织遗物特别多。从这些丝织品的不同织法以及它们的花纹风格上,可以清楚地判断出它们所属的朝代。汉代(主要是东汉)的重要丝织品种“经锦”,图案的变化极为丰富,其中最生动的,是那些以动物、云气等花纹为主题的图案。在这种类型的织锦中,各种动物的形象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在作为主题花的动物纹样周围,穿插着流动自如的云气和山脉纹样,使整个构图显得更加丰满和严谨。在花纹的空隙里,还织着各种汉字的铭文,例如“万世如意”、“延年益寿宜子孙”、“子孙无亟”、“昌乐”、“长乐明光”等等。

东汉织锦的花纹,一般都是利用多种彩色的经丝织成的。经丝一般有三四组,每组经丝的色彩都不相同,其中有一组还采用分条换色的办法排成彩色条纹,以增加色彩的变化。遇到有花的地方,彩色的经丝就浮织在表面上,组成花纹。遇到没有花的地方,那些经丝就织在反面,使正面显露出地纹来。

这种织法,现在叫做“经丝牵彩条的重经织物”。使用经丝牵彩条的方法,能使纺织品不致过厚,而色彩可以增多,是一种符合经济、实用、美观原则的工艺设计。这种工艺设计从现代生产技术的角度来衡量,仍然具有科学的价值。

通过对汉代的提花纱罗、提花起绒锦和提花经锦等品种的分析,我们可以断定,我国至晚在西汉初期,就已经有了性能良好的提花机。这一事实,从文献中也可以得到证明。例如,在古书《西京杂记》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西汉的大官僚霍光的妻子,有一次把二十五匹散花绫送给一个叫淳〔chún纯〕于衍的人。绫子出于巨鹿郡陈宝光家,织机有120个牵引线的镊〔niè聂〕。这种绫机可能就是一种用镊作为提花装置的提花织机了。

 

 

 


 




筘〔kòu扣〕,织布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形状象梳子,用来确定经纱的密度,保持经纱的位置,并把纬纱打紧。也叫“杼”。
八分体书文字,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字体,因它二分象篆书体,八分象隶书体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