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过去汇集的陆羽著作情况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对陆羽的著作最早进行某种汇述的,还是首
见于《陆文学自传》。在《自传》中,陆羽对其诗词,只列举了有代
表性的二首:安史乱时所作的《四悲歌》;另为刘展反江淮时吟的《
天之未明赋》。这二首诗,“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在社会上
影响很大。至于撰写的书稿,录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
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
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
。
《陆文学自传》,记为撰于上元辛丑(761年),这八种著作
,当时大致都属手稿。因为文中说明“并贮于褐布囊”,表明尚未付
梓。
关于陆羽著作的汇述,继《陆文学自传》之后,在南宋的《梁谿
漫志》中,才又重见。不过,《梁谿漫志》所列的陆羽著作,并没有
增加什么新的书目,实际只是《陆文学自传》内容的复述。因此,从
唐宋一直延续到民国期间,大家对于陆羽著作的了解,八种还是八种
,没有什么人作过进一步考证补充,始终停留在《陆文学自传》所记
述的范围。解放以后,随着我国科学、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对陆羽
的研究也深入了一步。如万国鼎在《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发表的《茶
书总目提要》中,对陆羽的著作,就首先突破了历史的八种之说;又
补充增加了《茶记》和《顾渚山记》二书。近来有人在万国鼎之后,
更增添《毁茶论》和《韵海镜源》二种,从而把我国对陆羽的研究,
细及到对陆羽著作的具体考证上。这当然是对陆羽研究的一种好势头
。但是,现在对上述新增补的几种陆羽著作看法还不一致。对《顾渚
山记》,一般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对《毁茶论》,作为陆羽的一篇
一时写作,诸史又有记载,也无多少异议,唯对《茶记》和《韵海镜
源》,还有一些不同看法。
《茶记》一名,初见于《崇文总目》,表作二卷。《新唐书&mid
dot;艺文志》的陆羽《茶经》,也作二卷。但在《新唐书》中,有《
茶经》而无《茶记》;《崇文总目》中,则恰好相反,不载《茶经》
而只列《茶记》。因此,钱侗在作注时,即明确指出“《茶记》即《
茶经》”之误。万国鼎在文中虽把《茶记》也列作一书,但他也表示
:“钱侗所说可能对的。”所以,万国鼎本人是作为存疑而不是作为
陆羽的一种正式书目提出的。根据历史上和万国鼎对《茶记》一书的
这些看法,笔者认为在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茶记》非《茶经》之讹
之前,还是暂不把《茶记》正式列入陆羽的著作书目为妥。如果同意
这样,那么,迄近年为止,我们知道和发现的陆羽著作,共是十种;
把陆羽参与编写的《韵海镜源》算上,也只有十一种。
《韵海镜源》的主要争议,一为有人把这本书和陆羽的《源解》
相联系,认为《韵海镜源》即《源解》一书。有人则把《韵海镜源》
作为是陆羽所著或陆羽主编的一部巨著。其实这两种理解,似可作重
新研究。《源解》三十卷,如《陆文学自传》所说,无误是陆羽的作
品;《韵海镜源》,共三百六十卷,历来作颜真卿编纂,这在作者和
卷数上,都表明是不同的两部书籍。另《源解》在《梁谿漫志》中作
《姓源解》,系考述姓氏源流的作品,《韵海镜源》,是汇考韵音的
小学之作,二者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所以,《源解》和《韵海镜源
》,应是内容无涉的二部不同著作。
至于《韵海镜源》算不算陆羽著作?笔者认为,算也不可全算。
关于《韵海镜源》,在《颜鲁公行状》和《颜鲁公神道碑铭》中
记述得很清楚。这本书是颜真卿在三个地方组织三套班子完成的。天
宝中颜真卿在平原时,组织封绍、高筼等开始编写是书,计划分二百
卷,稿成四分之一,因安禄山乱而中辏大历年间颜真卿剌抚州时,又
与左辅元等继续编写,扩增成五百卷的一部初稿。在颜真卿任湖州后
,当地文人荟粹,颜真卿委政其他官员,拿出自己的俸钱作费用,集
陆羽、萧存、陆士修等数十人笔削旧章,广核群书,编定三百六十卷
,最后以颜真卿的名义,奏呈朝廷,因此,《韵海镜源》,陆羽只参
与三稿的部分编著和审定工作,把它称作是陆羽所著和陆羽主编,就
有点过头。就全书总的编纂情况来说,把它作为颜真卿的成果或由颜
真卿主编还是比较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