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骤起益显的茶叶贸易
我国茶叶贸易,如王褒《僮约》所见,巴蜀在西汉时就颇活跃。
至唐代以后,如《食疗本草》反映:“市人用槐柳初生嫩芽叶杂之”
,茶叶贸易不仅有进一步发展,甚至茶叶贸易中消极的掺假作伪,也
滋长了出来。不过,我国茶叶贸易的急剧和大规模发展,还是如前所
说,主要是唐中期由北方饮茶的风气所带动出来的。以蜀茶蒙顶的产
销情况为例:“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
之人,兢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
①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这时也是北方禅宗的盛期,蒙顶茶在短短数
十年中,就从罕见之品,一下子变成了充斥草市的大路货。不只蒙顶
是如此,全国其他茶叶重要产区的生产、贸易,在唐代中期也无不都
有一个飞跃的发展。这里,不妨以《膳夫经手录》载及的大中(84
7—859)时的茶叶贸易情况为例:唐大中前后茶叶产销表茶 名
产 地 茶叶特点 主要销售区域 每年产销量新安茶 蜀蒙顶不远 多
而不精 春时供本地饮用蜀 茶《茶经》剑南茶区至他处芳香滋味不变
南走百越,北临五湖(今太湖流域)谷雨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
(续)茶 名 产 地 茶叶特点 主要销售区域 每年产销量浮梁茶饶
州、歙州、江州一带味不长于蜀茶关西、山东 其于济人,百倍于
蜀茶蕲 州、鄂州、至德茶鄂岳宣歙观察使的部分地区方斤厚片陈、蔡
以 北,幽、并以南其收藏、榷税倍于浮梁衡州茶 衡州 团饼而巨
串萧湘至五岭更远及交趾岁取十万潭州茶、阳团茶、渠江薄片、江 陵
南木、施州方茶今长沙和川鄂湘黔接壤区味短韵卑唯本地及江陵、襄
阳数十里食之建州大团 建 州状类紫笋,味极苦唯广陵(今扬州)
、山阳(今淮安)人好尚之蒙顶茶 蒙顶山周围 品居第一 岁出千
万斤歙 州、祁门、婺源方茶歙州、婺州 制置精好 梁、宋、幽、
并诸州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出,其时各地
所产的茶叶,不但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貌,而且还分别形成了
自己专门的主销区域或固定流向,这些,无疑都是茶叶贸易发达以后
才会产生的现象。另外,从表中也能看出,如建茶、蜀茶等南人习饮
的茶叶,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较之主销北方的茶叶,产量和色额
要少得多。如主销关西、山东的浮梁茶,其数量“百倍于蜀茶”,销
售陈(今河南淮阳)、蔡(今河南汝南)、幽(今北京大兴)、并(
今山西太原)间的蕲州茶和至德茶,又“倍于浮梁”;至于主销梁(
今陕西南郑)、宋(今河南商丘)、幽、并诸州的歙州、祁门、婺源
方茶,则更是“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所有这些史实都一致
说明,唐代后期的茶叶贸易,主要是赣北、皖南和鄂东的所谓“江淮
茶区”对黄河流域的茶叶贸易。而白居易《琵琶行》所吟“老大嫁作
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所
提到的浮梁(景德镇)、江口(位今江西九江),当即是其时我国茶
叶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关于浮梁、浔阳(今九江)在唐代南北茶叶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元和郡县图志》所载:“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馀万
贯。” ①很明显,这里所说的浮梁的茶叶,就包括今江西的婺源、德
兴、景德镇,安徽的祁门等周围一大片地区的产茶。顺便指出,婺源
、祁门这一带,在唐代均属浙西,其地在上元以前所出的茶叶还不多
和不甚有名。如陆羽《茶经》在评第全国的茶叶中,对浙西的评述为
“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对赣东北和皖南
的茶叶,只提到“歙州下”一句,其他婺源、浮梁、祁门等地的茶叶
,连提都没有提到。所以,联系前面讲过的婺源建新城,祁门千里之
内种茶无遗土的史实,我们同样也可看出,唐代浮梁这一主要茶叶生
产和贸易中心,明显也是在上元以后至文宗大和、宣宗大中这不到一
百年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唐代后期茶叶贸易的兴盛,我们还可从其时江贼猖獗的有关记载
中得到一些证明。据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在茶叶贸易急剧
发展起来以后,长江中也出没一批冒充茶商的强盗。多的有二三条船
,上百人;少的,也有一条船二三十人。
这些江贼,专门抢劫江中行船,有时也上岸劫掠城镇。他们有的
和茶贩勾结,有的半盗半商,自己也从事贩运茶叶。杜牧指出,这些
人把抢来的“异色财物,尽将南渡,入山博茶”。为什么把赃物弄到
山里去换茶呢?因为“盖以异色财物不敢货於城市,唯有茶山可以销
受。盖以茶熟之际,四远商人,皆将锦绣缯缬,金钗银钏入山交易,
妇人稚子尽衣华服,吏见不问,人见不警”的关系。他们进山前是强
盗,“得茶之后,出为平人”,又变成了茶商。杜牧还具体提到了这
些江贼的活动规律:“濠(今安徽凤阳)、亳、徐、泗、汴(今河南
开封),宋州贼,多劫江南、淮南、宣润等道;许(今河南许昌)、
蔡、申(今河南信阳)、光州贼,多劫荆、襄、鄂、岳等道。劫得财
物,皆是博茶北归本州货卖,循环往来,终而复始。” ①我们列举这
点,当然不是为说明由茶叶贸易所带来的江贼社会问题;要讲的,着
重还在于印证上说唐代茶叶贸易发展的有关情况和主要地域。
唐代茶叶贸易以后期和黄河流域为主,但不就限于中土。
如封演所记:“始自中域,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
市茶而归” ②,还由中原进一步扩展到了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
回鹘亦名回纥,原散居娑陵水(今色楞格河)、混昆水(鄂尔浑河)
和独洛河(土拉河)流域一带,唐灭突厥后建国,怀仁可汗时,其领
土东至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南到蒙古大沙漠;9世纪中叶,为黠戛
斯部族所灭。唐时除回鹘外,与西部藏区,也建立了茶的贸易关系。
如《唐国史补》所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
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
,’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
、此昌明者、此 湖者。” ①赞普所点示的这些茶叶,也都是当时
我国各地所推尚的几种主要名茶。
类似的例子还有,但就是上述二例,也具体说明了我国茶马互市
或边茶贸易起始于这时的事实。
|